deepin磁盘满了进不去系统?

60 2025-01-16 03:35

一、deepin磁盘满了进不去系统?

显示磁盘已经满了,进不去系统的问题,可以将磁盘里的不用文件删除一部分,以腾出空间,这样就可以进入系统了。

二、CentOS系统下磁盘坏道检查指南

介绍

在CentOS系统中,硬盘坏道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或系统运行效率下降。因此,定期对硬盘进行坏道检查非常重要。本指南将介绍在CentOS系统下如何进行磁盘坏道检查。

检查工具

CentOS系统下有一些工具可以用于坏道检查,其中最常用的是 badblockssmartctlfsck

使用badblocks检查坏道

首先,安装badblocks工具: yum install e2fsprogs

然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坏道检查: badblocks -v /dev/sdX (将 /dev/sdX 替换为实际的磁盘分区)

通过smartctl进行SMART检查

SMART是一种系统内置的自检技术,可用于预测硬盘故障。使用以下命令进行SMART检查: smartctl -H /dev/sdX

使用fsck检查文件系统

fsck工具可以用于检查和修复文件系统错误,包括坏道。在使用前,建议先卸载文件系统。 umount /dev/sdX fsck -vcck /dev/sdX

注意事项

  • 在执行坏道检查前,务必备份重要数据。
  • 尽量在系统闲置时进行坏道检查,避免影响正在进行的任务。
  • 随着硬盘的使用,坏道检查建议定期进行,以保证系统安全稳定。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对您进行CentOS系统下磁盘坏道检查有所帮助。

三、改动态磁盘后进不去系统?

需要删除所有分区才能转回来,只能在winpe下操作,因为在windows下无法删除系统盘。用winpe进入系统,然后在 

我的电脑上 右键 管理 磁盘管理 在右下边 删除所有的分区 然后 在磁盘0上右键 转换为基本磁盘。这样就可以转会基本磁盘了。

删除所有分区之前请备份好自己需要的东西,因为这样做的话硬盘里面的东西就全没有了。建议用 老毛桃winpe小马强化版6.3或者深度winpe4.1来操作

制作winpe的步骤请自己解决。

四、macbookpro清空磁盘后进不去系统?

mac抹掉磁盘重装系统存在一定的风险,一不小心系统无法进入,建议通过制作U盘安装Mac系统的方法。

1、重装系统之前要格式化掉电脑,接下来插入mac系统安装U盘,启动你的电脑,再长按option键就可以了。

2、接下来会进入到一个启动的界面,点击黄色的U盘图标,点击进入下一步。

3、选择中文系统语言,接下来在实用窗口栏点击磁盘工具,再点击继续即可。

4、选择需要安装的硬盘,再点击分区,分区则选择一个分区,再点击应用。

5、接下来会提醒你分区会被抹除,再点击分区。

6、完成分区后就点击退出,在返回实用工具,再点击重装。

7、点击安装向导,再同意那些选项,进行安装,等待安装就可以啦。

8、安装完毕后重启电脑就所有东西都安装完毕啦。

五、centos 磁盘检查

在CentOS下进行磁盘检查是服务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磁盘是存储数据的重要设备,定期检查磁盘的健康状态可以确保服务器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本文将介绍如何在CentOS系统上进行磁盘检查,以确保服务器的正常运行。

1. 使用smartctl工具检查磁盘

smartctl是一个用于查看磁盘SMART信息的命令行工具,可以帮助用户了解磁盘的健康状态和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安装smartctl工具,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yum install smartmontools

安装完成后,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检查磁盘的SMART信息:

smartctl -a /dev/sdX

其中,/dev/sdX是要检查的磁盘设备名。

2. 使用fsck命令检查文件系统

除了检查磁盘的物理健康状态,还需要定期检查文件系统的一致性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fsck是一个用于检查和修复文件系统错误的命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运行fsck:

fsck -f /dev/sdX

请替换/dev/sdX为要检查的分区名。在运行fsck之前,建议先卸载要检查的分区。

3. 使用badblocks命令检测坏块

坏块是磁盘上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为了检测磁盘上的坏块,可以使用badblocks命令,该命令会扫描磁盘并标记出现问题的块。要运行badblocks命令,请使用以下语法:

badblocks -v /dev/sdX

请注意,运行badblocks命令将会擦除磁盘上的数据,因此请确保提前备份重要数据。

4. 定时任务

为了确保磁盘检查能够定期进行,可以设置定时任务来执行上述命令。可以编辑cron表来设置定时任务,例如每周执行一次磁盘检查。要编辑cron表,请运行以下命令:

crontab -e

然后添加类似以下内容的条目:

0 0 * * 0 smartctl -a /dev/sdX

这将在每周日的午夜执行smartctl命令来检查磁盘。

5. 总结

定期检查磁盘是保障服务器数据安全和稳定性的重要步骤。通过使用smartctl、fsck和badblocks等工具,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磁盘问题,确保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同时,设置定时任务来定期执行磁盘检查也是非常必要的。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好地管理服务器磁盘,保障数据安全。

六、文件系统是怎么通过路径来知道文件所在的磁盘位置?

简单的回答就是文件系统会将硬盘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块”(各文件系统对这个“小块”有不同的名字),并与底层磁盘位置的对应起来。当你访问一个文件时,文件系统会知道这个文件存在哪些“小块”中,并会去读取这些“小块”,硬盘会依照文件系统与硬盘位置的对应关系来访问实际存储的位置。


详细说的话了就要从硬盘的结构以及文件系统的定义来看。

硬盘

硬盘我主要介绍目前主流使用的磁碟式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

磁碟式(机械)硬盘[1]

磁碟式的硬盘是由一个或多个磁碟堆叠而成的,在磁碟两个表面都会涂有磁性物质,这些磁性物质就是记录数据的地方。而磁头则负责读写数据的,磁头从磁碟最外圈向内运动读取数据,硬盘使用了多少个磁碟面就会有多少个磁头,所有的磁头都是连在一起一同运动的。

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每个磁碟上会被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同心圆,这个圆被称为磁道(track)。多个磁碟正反面的磁道(track)会在一个立体上形成类似与一个圆柱面的形状,被称为磁柱(cylinder)。磁道/磁柱在平面上看是一个圆,没有起始和结束,因此在此基础上会人为的把这个圆切分成等分的扇面,每个扇面在磁道/磁柱上会切分出圆弧来,这个圆弧被称为扇区(sector),这样再人为规定一个位置为起始位置,我们就能定位各个扇区的位置了。硬盘的直接操作就是传入这些参数,然后硬盘的固件会操作磁头,启动马达旋转磁碟,找到对应的数据读取。

磁道(track)、磁柱(cylinder)、磁头(head)、磁盘(platter)图片来自于维基百科
A:磁道track/磁柱cylinder,B扇面,C扇区。三个参数可以定义出数据在磁碟上的物理位置。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当然磁碟上面不会真正的画着不同的线来区分这些,这些东西的边界都在硬盘固件中定义好了,硬盘自己知道如何去找到对应的位置。

以上每个扇区存储的数据大小有不同,但基本都在512字节。随着大容量硬盘的推出,很多磁盘开始支持4K扇区,甚至更大。而这个物理的结构与后面讲到的文件系统有很大的联系。

你肯定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圆来讲,如果按照以上的划分,外圈的扇区圆弧长度会大于内圈的扇区长度,因为扇面的大小是一定的。而实际上外圈的扇区是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因为磁性物质在盘面上分布式均匀的,内圈短的扇区能够存储那么多数据,外圈应该可以存更多才对。因此现代磁盘都采用了等密度扇区的存储方式,而弱化了扇面的概念。[2]

蓝色为人为划分的第一个扇区sector0。可以看到在磁碟直径方向上,扇区在同一角度上越往外数量越多。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使用了存储芯片替代了传统硬盘的机械结构,这么做有什么好处了?

  1. 芯片的读写时间非常短,不需要像硬盘一样先等待磁碟旋转到指定速度、磁头运动到指定位置再读取数据,这大大提高了数据的读取速度,减少了程序执行时的等待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固态硬盘加载操作系统和程序会大大提高执行的效率的原因。
  2. 机械硬盘由于有机械结构,而这些结构并非都是完全刚性的,它们在震动过大是会发生形变。如果这个发生在数据读取的时候,这个就会有磁碟被划伤的风险。因此机械硬盘的抗震动性一般都会弱于固态硬盘。当然,现代机械硬盘已实施了很多技术来保证硬盘的抗震动性能,并不是说机械硬盘就会在抗震性上差到哪里去,只是相对于固态硬盘而言。另一方面,固态硬盘的抗震性也不是无限的,大力总是能出奇迹的,大家应该明白。
  3. 由于减少了很多机械结构,固态比机械更加节能。

由于固态的结构并不像机械那样有圆盘和磁头等,固态的物理结构就不能像机械那样去寻址。但为了保持兼容性,不需要对上层程序进行更改,固态实际寻址的方法于机械的一模一样,程序只需要传入和机械硬盘一样的参数,固态内部的固件会将这些地址重新翻译并对应到固态内部的结构当中。这样就不需要去重新设计主板或者改变程序的算法。

文件系统

可以想象,如果靠我们直接在硬盘上存取一个文件,我们需要记住存在了什么位置,磁道号,扇面号和扇区号是多少、有几个扇区被用到了等等显然是不现实的。一个20G的硬盘,如果扇区大小是512字节,就会有多达四千多万个扇区,这对人的记忆来说可想而知是个多大的负担。因此人们设计了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是一种存储和组织计算机数据的方法,它使得对其访问和查找变得容易,文件系统使用文件和树形目录的抽象逻辑概念代替了硬盘和光盘等物理设备使用数据块的概念,用户使用文件系统来保存数据不必关心数据实际保存在硬盘(或者光盘)的地址为多少的数据块上,只需要记住这个文件的所属目录和文件名。[3]

我们如果要使用文件系统,必须先对硬盘进行分区(partition也可以不分区直接使用)然后格式化(format),这个格式化就是将文件系统用到的元数据(metadata)写入硬盘,元数据是依据文件系统的定义,存储的关于文件系统自身的数据,这些数据实际需要消耗存储空间的,因此分区格式化后的硬盘可用空间会变小,这是为了方便必须付出的代价。

我就说几个文件系统你就知道如何从文件系统映射到硬盘了。

FAT

FAT应该是现在使用最多,支持最广泛的文件系统了。FAT代表文件配置表(File Allocation Table),直白的讲就是描述一个文件如何存储的。目前使用最多的实际是FAT32,其中32代表寻址的长度。这个地址不是扇区地址,而是簇地址,这个簇是一个或多个连续扇区的集合,在分区的时候可以设置这个值的大小。这么做可以显著的提高文件系统支持的最大文件大小和文件系统支持的分区/硬盘大小。FAT理论上最大可以支持8T的文件或文件系统(32位只使用了28位)。

除去元数据以外,一个分区或者磁盘中所有的扇区都可以作为簇使用,每个簇在FAT中都会有一条记录。

如何寻址了?

FAT使用文件分配表来记录文件的信息,这个分配表中的每一条记录包含:

  • 链中下一个簇的地址
  • 一个特殊的簇链结束符(EOC,End Of Cluster-chain,或称End Of Chain)符号指示链的结束
  • 一个特殊的符号标示坏簇
  • 一个特殊的符号标示保留簇
  • 0来表示空闲簇

这样你在对一个文件时,只需要知道第一个簇在什么位置,就可以依次读下一个簇直到结束簇,将这个文件读完。那文件的第一个簇怎么知道了?答案就在一个特殊的文件表 — 目录表中。目录表就是我们所说的文件夹,他可以记录文件也可以记录另一个目录表(也就是子文件夹)。目录表里会定义这个文件/文件夹所在的第一个簇,你取得这个信息之后就去读这个簇,就知道文件的起始位置了。

知道了文件对应的簇的位置,也就知道文件存在哪些扇区了,就可以指示硬盘把这些数据从相应的扇区读取出来使用了。

FAT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没有在这里详细说,有兴趣的可以参看:

维基百科的相关条目

EXT2:

EXT2在Linux中使用,目前的版本已经进化到了EXT4,EXT2在解释你的问题时就够用了。

和FAT文件系统一样,EXT2也有元数据。

  • 实际的数据被存在数据块(block)中,每个数据块都有唯一编号。每个数据块又会对应到实际磁盘中扇区的位置。如你所想到的,这个数据块的大小是可以设置的,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单个文件的大小和文件系统所能支持的最大大小。
  • 文件对应的信息存在inode中,一个文件对应一个inode,目录在linux中也是文件存在,因此单独的针对目录的inode。inode中记录这这个文件所有的inode的地址,因此只要读一下inode就可以知道这个文件所有的数据块存在什么位置。
  • superblock记录整个文件系统的整体信息。如文件系统大小,可用inode数等等。

因此当你想读一个文件时,找到它的inode就可以找到所有block的位置。

创建目录的时候也会分配一个inode和对应的block,block中就记录了这个目录下的所有文件的inode位置。

对这部分感兴趣的可以参考:

第七章、Linux 磁碟與檔案系統管理

结语

其实以上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介绍。写的肯定是不全的,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困难。感兴趣可以多善用搜索引擎去找相关的资料补充知识。

以上写出来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知识,欢迎拍砖和找茬啊!

七、磁盘文件系统raw如何更改?

在RAW格式盘符上点右键,选“属性”,再选“安全”,将无用的用户删除,添加自己的用户名,再改一下权限即可。

若无安全选项,可以在文件夹选项(打开“我的电脑 ”—选“工具”菜单—再选“文件夹”选项)中,去掉“使用简单文件共享”前的勾,即可在NTFS格式的盘中点右键,属性菜单中显示安全选项。

八、怎么检查磁盘?

这里以鲁大师为例,首先下载安装鲁大师,进入性能测试中的硬盘检测工具,选择要检测的磁盘,点击开始检测即可。

具体操作步骤:

2. 单击上面菜单栏中的性能测试。

3. 单击磁盘检测工具就会看到一个网格,这个就是显示我们磁盘信息的直观图。

4. 选择一个要检测的磁盘,单击开始检测即可。

九、如何检查linux系统文件网络?

1、输入ifquery命令,会显示接口列表。

2、使用ifup或ifdown命令打开网络连接。

3、输入ifconfig命令读取数据。

4、查看数据,确认没有报错。

5、使用netstat提供信息。

6、最后使用netstat-a命令将显示所有网络连接。

十、磁盘一不小心变成了动态磁盘,系统进不去了?

需要删除所有分区才能转回来,只能在winpe下操作,因为在windows下无法删除系统盘。用winpe进入系统,然后在 我的电脑上 右键 管理 磁盘管理 在右下边 删除所有的分区 然后 在磁盘0上右键 转换为基本磁盘。这样就可以转会基本磁盘了。删除所有分区之前请备份好自己需要的东西,因为这样做的话硬盘里面的东西就全没有了。建议用 老毛桃winpe小马强化版6.3或者深度winpe4.1来操作

制作winpe的步骤请自己解决。

good luck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