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js防抖?

虚拟屋 2023-08-14 12:50 编辑:admin 185阅读

一、为什么要js防抖?

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不断的请求网络会导致网络的崩溃,主要是性能的提升。

二、js防抖和节流区别及实现方式?

js防抖和节流都是为了解决某些频繁触发的事件而采用的策略,但它们在实现和应用上有一些区别。防抖的主要思想是延迟执行,意味着在指定的时间内如果事件被频繁触发,只有最后一次触发才会生效。这可以有效地减少事件的触发次数。一种常见的实现方式是利用setTimeout函数,在每次触发事件后设置一个定时器,如果在指定的时间内再次触发事件,则清除前一个定时器并重新设置一个新的定时器。

节流的主要思想是控制执行频率,意味着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只会执行一次事件。这可以有效地限制事件的处理次数。一种常见的实现方式是利用时间戳和定时器,通过记录上一次执行事件的时间戳,在每次触发事件时判断距离上一次执行的时间是否超过指定的时间间隔,如果超过则执行事件处理函数,否则忽略该次触发。总结起来,防抖和节流的区别在于对事件的处理时机不同,防抖是延时执行,只有最后一次触发有效;而节流是控制执行频率,指定时间段内只有一次执行。具体选择哪种策略取决于实际情况和需求。

三、「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哪种更好?

2011年,尼康欧洲官网上有一篇文章,解释了为什么镜头防抖技术比机身防抖技术更好的原因,纯属老王卖瓜。

1. 校正后的取景画面令构图更加简单

通过镜头内的机构对相机震动进行补偿,则在

取景器

内看到的画面是经校正之后的。这一点令拍摄中的对焦和构图都更加简单。如果采用机身防抖系统,则取景器中的画面仍然是未经补偿的。

我的理解:对无反相机来说,都一样。

2. 每支镜头都经过针对性优化

与机身防抖系统只能提供单一防抖机制相比,每支镜头的防抖系统都经过了针对性优化。因此可以提供相当于3-4级快门速度的防抖效果。

我的理解:这个应该是老黄历了,现在的机身防抖也可以读取镜头参数,根据当前焦距来决定反向运动的幅度。从数据上看,奥林巴斯和索尼的机身防抖已经可以达到5.5级的效果了。

3. 照片的AF及测光信息更加准确

这一点是镜头防抖与机身防抖最主要的区别。采用镜头防抖,相机获取AF及测光数据速度更快,更准确。

我的理解:这个依然是真理。

4. 并非所有镜头的画面模糊模式都一样

相机震动造成的画面模糊,对每一支镜头来说都有所不同。在使用长焦镜头时这一点更加明显。所以防抖系统应该针对每一支镜头进行单独调整。

我的理解:机身防抖确实搞不好长焦段(大概是85以上?),但原因并不是镜头特别,而是机内空间时间的限制。长焦相机抖动时,微小的手动,会造成巨大的景动:镜头防抖,可以多个镜片上微动修正;而机身防抖,需要传感器的移动和景动一样巨大,而且还要更迅速。

四、当机身防抖和镜头防抖同时存在时,如何确定防抖的效果?

没用过宾得。考虑这样检测看行不行:因为腾龙没有与B005同样焦段的不防抖镜头,所以用A005(70-300防抖)和A17(70-300不防抖)做对比。先用kr+A005从1/30秒起逐档减低速度拍摄(当然要在合适的时间用同样焦段),到1秒时止。然后用A17替换A005同样做一遍。最后到电脑上看结果。如果二者效果一样,说明单独使用机身防抖就可以,镜头防抖多余。如果A17明显不如A005,说明即使机身防抖有效果也不如镜头防抖的效果重要。

问题就是到哪儿去找这两款镜头。

五、机身没有防抖+镜头没有防抖=悲剧吗?

摄影工业那么多年都没有防抖也过来了,阳光/三脚架/闪光灯/大光圈镜头。

防抖是提高了成功率和可能性,没有也不至于悲剧。

一定要高像素的场合可能主要是风景和大幅面输出,这两个场景一个的最优方案是三脚架(不管有没有防抖),另一个可能是棚内靠灯光。

六、单反的机身防抖和镜头防抖,出来的防抖效果一样吗?

不一样。防抖功能一出来就分成了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两个派系。

机身防抖最大的好处是:当你转接一支手动镜头后,仍然具备防抖功能。手动镜头在电子取景器里放大对焦时防抖功能会让放大的区域保持稳定,这一点非常有用。

镜头防抖的缺点固然是镜头必须要有防抖模块在镜头里面才会有此功能啦。其次是光学防抖模块在透镜组里或许会降低一点点画质。但是,镜头防抖的最大好处是,在追踪拍摄时可以大大增加拍摄的成功率(追随法),这是机身防抖所没有的。

对了,机身有防抖模块的话会稍微厚一些,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导致机身发热。耗电也比较明显。

都拍摄静态的物体,两者的效果应该差不多。拍摄动态运动的物体,镜头防抖的效果会明显一点。

最后,防抖只在手持拍摄的安全快门速度下几档有效。而且效果因人而异。受过训练的摄影师手持1/2秒可能会有一定的成功率,初学者肯定没有这么高的成功率的。

七、相机机身防抖必须搭配防抖的镜头吗?

并不是。

只要有机身防抖或者镜头防抖,都可以防抖。

换句话说,只要有机身防抖,那你无论用什么镜头都能获得防抖的效果(但是好像有些品牌好像要识别镜头,一些识别不了的镜头比如非常古老的镜头、国产手动镜头、非常罕见的转接镜头,机身防抖好像不能开启)。

另外机身防抖和镜头防抖并不能1+1=2。新的机型上面好像有更好的协同作用,比如佳能的8级,富士的6.5级,但是大多数相机机都是1+1=1。

八、防抖和防抖pro区别?

防抖和防抖Pro是指数字相机或手机等设备中一种对抖动进行纠正的技术,主要区别如下:

1. 抖动补偿效果不同:防抖技术能够有效地消除手持拍摄时的抖动,从而避免图像模糊、虚化等问题。而防抖Pro则采用更加先进的算法和传感器处理技术,对抖动的效果更好,可以适应更加复杂、异变的拍摄环境,提高画面清晰度和稳定性。

2. 价格存在差异:由于防抖Pro使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所以其价格通常会相对较高,而普通防抖则相对便宜一些。

3. 兼容性不同:不同的品牌和型号的相机或手机在使用防抖或防抖Pro技术时,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兼容性问题。用户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和设备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

综上所述,防抖与防抖Pro都是对抖动进行纠正的技术,但防抖Pro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能够获得更好的抖动补偿效果,但价格会相对较高。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技术。

九、微云台和光学防抖都是手机拍照防抖,哪个效果更好?

微云台应该说是光学防抖的Plus版本。

传统的OIS是在镜头的内部做一个双方向(X/Y)移动的补偿运动,具体原理是通过镜头内的陀螺仪侦测到微小的移动,然后将信号传至微处理器,处理器立即计算需要补偿的位移量,然后再反馈给补偿镜片组,根据镜头的抖动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补偿,从而有效的克服因相机的振动产生的影像模糊。

而微云台就是使用同等原理的方法,在镜头外部采用异形结构磁动框架堆叠方案,能带整个镜头一起X/Y轴转动,并且再通过电子防抖的算法,配合EIS的X+Y+Z轴,从而实现5轴的视频防抖,简单说,就是在防抖的架子里再增加(电子)防抖,就像是一个装一半水的气球放在装一半水的气球里,你怎么旋转,都能保持水平(可能有点过,毕竟防抖是有限位的)。

看不懂上面,就看总结:

微云台是目前手机里最牛B的防抖技术。

十、镜头光学防抖(OIS)和机身防抖(IBIS)有什么区别,两者实际的防抖效果谁更好?

谢邀,从无敌兔到7R3,也关注了这么长时间相机,结合网上的文章,我也来强答一波吧。

Q:镜头的光学防抖与机身的防抖能同时工作吗?

A: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可以同时工作。(大部分机器仅允许在使用原厂镜头时同时使用OIS/IBIS,但通常是让镜头负责XY轴下的防抖,再由机器负责(Pitch)\(Yaw)\(Roll)防抖

Q:两者有什么区别?

A:光学防抖(OIS)

通过防抖镜组的移动来改变光线到CMOS的位置,仅有水平(X)\垂直(Y)的防抖

机身防抖(IBIS)

通过移动CMOS来保证光纤始终落在CMOS的一点,有俯仰(Pitch)\左右摇摆(Yaw)\水平(X)\垂直(Y)\旋转(Roll),5个方向上的防抖。


下面说重点“两者在防抖上哪个效果更好?”

先说镜头防抖的优点

首先,镜头防抖在使用长焦镜头下的防抖的作用要比机身防抖明显。

第二,镜头防抖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模块,不会因为极端环境影响CMOS的对焦和测光。

第三,镜头防抖相比CMOS的防抖,更省电。

第四,每一个镜头都有专门为这款镜头所设计的防抖模块,不会出现因为调整变焦而影响防抖的问题。

再来说说机身防抖的优点

机身防抖顾名思义,装在机器上的防抖,因此,在使用任何镜头的时候,只要镜头焦段和机器内防抖设置的焦段所匹配,都可以起到防抖的效果。大大降低了在购买防抖镜头时的开支。

第二是机身防抖没有镜头防抖在工作时咔咔咔的镜组移动的声音。

第三就是机身防抖能在长焦、大光圈镜头下提供更干净的焦外,由于镜头防抖会通过移动镜组来完成防抖,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因为防抖导致照片出现一些奇怪的焦外。

第四是五轴防抖,在录视频时能起到显著的效果,而镜头防抖则大部分是为了静态影像设计,少部分新镜头支持视频防抖,但毕竟是XY轴,作用不大。

综上,两者各有不同的优劣势,OIS和IBIS的好坏,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190530

加两条关于机身防抖的缺陷

评论里有说道机身防抖会导致CMOS产生热量,从而导致图片/视频出现热噪点。在长时间工作时的确无法避免。

其次是机内五轴防抖断轴,有张图据说是在车上放的A7R2颠簸一路后CMOS防抖的一个轴断掉了,照片都是斜的,我只是看到了CMOS断轴斜掉的图,上述经过是不是事实还有待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