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艺术字体转换(诗歌艺术字体)

虚拟屋 2023-01-03 13:21 编辑:admin 141阅读

1. 诗歌艺术字体

做广告牌常用的字体:

1、楷体:楷体又称活体,是一种模仿手写习惯的一种字体,笔画挺秀均匀,字形端正,广泛地用于学生课本、通俗读物、批注等。

2、黑体:黑体字又称方体或等线体,是一种字面呈正方形的粗壮字体,字形端庄,笔画横平竖直,笔迹全部一样粗细,结构醒目严密。黑体适用于标题或需要引起注意的醒目按语或批注,因为字体过于粗壮,所以不适用于排印正文部分。

3、仿宋体:仿宋体是一种采用宋体结构、楷书笔画的一种较为清秀挺拔的字体,笔画横竖粗细均匀,常用于排印副标题、诗词短文、批注、引文等,在一些读物中也用来排印正文部分。

4、美术体:美术体是指一些非正常的特殊的印刷用字体,一般是为了美化版面而采用。美术体的笔画和结构一般都进行了一些形象化,常用于书刊封面或版面上的标题部分,应用适当,可以有效地增强印刷品的艺术品味。这类字体的种类非常广泛,如汉鼎、文鼎等字库中的字体。

2. 诗的艺术字体

轱辘体又叫'辘轳体',是诗体的一种,杂体诗名。此体要求写律诗五首,五首都有一句相同,这公用的一句,分别用作五首诗的第一、二、四、六、八句。或作绝句四首,公共句用作各首的一、二、三、四句,公共句若是放在第三句则需换韵;若作绝句三首,公共句用各首的一、二、四句,无需换韵。因诗的韵律如水井之辘轳架旋转而下,故名辘轳体。

◆辘轳体,目前常见的是五言辘轳体诗和七言辘轳体诗。宋代杨万里有《城上野步用辘轳体》。【诗体举证】

◆《城上野步用辘轳体》

作者:杨万里守劲无遣暖,晴行失老怀。

叶飞枫骨立,萍尽沼乔开。

路好仍回首,泥残敢放鞋。

登临不须尽,留眼要重来。 注:此诗目前只能找到一首。

◆五律辘轳体《明月照江南》

作者:名剑山庄近日看到几位朋友写了几 组“明月照江南”的辘轳体诗,觉得好则好矣,唯觉五首之间都没有什么有机的联系,是散落的珍珠,而不是五星连珠般的项链,如此这般,“明月照江南”句也没了特殊意义,而这辘轳体也只是一种无意义的诗歌形式罢了。

为此,俺试着写一组有联系的辘轳体看看,写完一读,竟发现“明月照江南”有了一种特别的意义。

〔一〕初识 明月照江南,初识在小园。

疑逢天上客,料遇画中仙。

秀发随风舞,红颜趁兴谈。

相约同赏月,不顾夜阑珊。

〔二〕相恋 小河重柳外,明月照江南。

柳畔双莺静,天边一雁喧。

春宵花解语,夏日玉生烟。

几度黄昏后,今番月又圆。

〔三〕恨别 日暮长亭短,柳深闻杜鹃。

晚风催远客,明月照江南。

忍看横波目,顿成流泪泉。

他乡圆月夜,何处话缠绵?

〔四〕相思 天涯追梦客,独自少贪欢。

别绪盈胸壑,离情溢美笺。

孤灯摇斗室,明月照江南。

遥念相思处,伊人应未眠。

〔五〕追忆 天妒佳人老,香魂已化烟。

凭书追旧事,倚酒忆前缘。

冷榻怀新病,他乡梦故园。

掩帘不堪看,明月照江南。 注:“老”,为“死”的委婉说法。 ◆七绝辘轳体《咏梅》

依韵酬和烟雨朦朦(并序)

作者:张清凌序:昨日幸读烟雨朦朦《寻隐者不遇--三(辘轳七绝)》,慨然有仙林隐逸之思,然而后便复怅惘移时,欲问隐者何在,不得其解,又复吟讽烟雨朦朦诗作,豁然而明,所谓隐者岂非梅邪?遂依韵酬和,余疏于状物,措词固穷,难达其巧,但凭胸臆之言以为酬资,望烟雨朦朦见谅。

〔一〕缘如水月梦非花,雪后梅香自迩遐。

但倩东风辞驿使,飞春万里到天涯。

〔二〕摇落众芳公子家,缘如水月梦非花。

枝南枝北枝头雪,幽独风姿分外嘉。

〔三〕驿路苍茫影迹赊,断桥风雪尽尘

3. 诗美术字体

书写古诗用篆书和隶书更好看。

因为现代人基本不用篆书和隶书,所以看起来更显古意。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笔法瘦劲挺拔,曲线较多,直线较少。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收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4. 诗歌艺术字体设计图片

跟诗仙李白一样,诗圣杜甫也是因诗歌的伟大成就而成名。但是令后人不知道的是,他老人家在书法造诣上也是登峰造极的人物。书法界一直称颂的"书贵瘦硬",就来自杜甫的书法见解。可惜的是在崇尚雍雍华贵的盛唐时代,提倡"瘦硬"是与李唐王朝的审美观根本上就冲突的。

杜甫在炼字上常常以硬字入诗,使诗歌瘦硬有力。《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凌绝顶"三字,把诗人立志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诗人刚硬的气概表露无疑。"锋棱瘦骨成"(《房兵曹胡马》)中的"锋棱瘦骨"四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匹神清骨俊的"胡马"形象;而《房兵曹胡马》的最后两句"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中的"骁腾"、"横行",既有一种广阔天地任我闯的豪气,也充满了坚毅果敢的气质。

杜甫论书诗中多次提到"瘦硬"、"通神"、"静心"、"尊古"等书法审美观,杜甫尚"瘦硬"的审美观与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整体审美观大相径庭。一方面,杜甫崇尚古体之书风,书法"瘦硬"自古有之,杜甫的书法审美观是对历史的传承;另一方面,盛唐以"丰肥"审美为尚,而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候,杜甫怀念初唐时的励精图治,自然对初唐的"瘦硬"审美也颇为怀念。

盛唐整个社会审美以"肥"为美,书法艺术也不例外。此时,书法总体表现出由瘦硬趋向肥腴。特别是颜体的出现,更是在书坛掀起了一阵尚肥之风。颜体的笔力雄健丰厚,笔画横轻竖重,结构规范,力求饱满,是书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而杜甫尚"瘦硬"的书法审美观与时代风尚完全不同。不但杜诗中评论书法以"瘦硬"为尊,而且诗中鲜明表现出其厌"肥"厌"肉"的审美观,对雕塑、绘画、诗歌等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如此。

杜甫""书法审美观与当时的社会审美观格格不入,但对后世影响颇大。晚唐时期以沈传师、柳公权为代表的书法家追求"瘦硬"的风格。杜甫"瘦硬通神"的观点对宋代的影响也是很显著的,宋代在诗歌、书法、绘画上都追求写意,"意"就是不重"形"而求"神",和杜甫所言"瘦硬通神"可谓追求一致。宋代黄庭坚是杜甫的忠实学习者和继承者,黄庭坚即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之一。可见,杜甫"瘦硬"的审美风格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5. 诗歌艺术字体图片大全

哪一种书法字体看上去更潇洒,我个人觉得还是行书和今草相对更潇洒一些

第一,行书的特点要求比较灵动不拘一格,笔法,墨法上要求不象正书(篆书、隶书和楷书)那样规矩,字法上也比较灵活。例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兰亭序》是王羲之与好友郊游踏青时大家有感而发,各自书写诗词收录成集。众人邀请王羲之为《兰亭诗集》而作的一篇序文。由于当时众人心情愉悦,加之作者乐观开朗的性格。书写这篇作品是就显得格外的潇洒豪迈。

第二,草书同样有这样的潇洒豪迈气息,不过,相对于章草而言今草的潇洒豪迈气息更强烈。我们来看看唐代书法家怀素《自叙帖》与晋代书法家索靖《月仪帖》对比

前者为《自叙帖》潇洒豪迈,一气呵成非常潇洒大气。后者为章草代表作《月仪帖》看上去更像是楷书的简写,少了几分潇洒气息,多了些规矩。这里要提一个书法常识:草书是有隶书演变成汉简,汉简演变成章草,章草再过度成今草。草书的出现,据相关历史学家考证早于楷书。

第三,书法作品的潇洒气息还与作者的当时的书写心情又很大关系,例如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由作品局部不难看出作者颜真卿再书写时由于亲人的离世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所书写的文章也有些犹豫,悲伤的心情。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行,草书字体更为潇洒。但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书法作者心情处于负面情绪影响下,书写的书法作品多少会失去些潇洒豪迈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