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问题有哪些?

291 2024-12-27 14:07

一、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问题有哪些?

第一是信用违约风险,即互联网理财产品能否实现其承诺的投资收益率。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国内制造业存在普遍产能过剩、国内服务业开放不足、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逐渐显现。

第二是期限错配风险,即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资产是期限较长的,而负债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负债到期不能按时滚动,就可能发生流动性风险。当然,金融机构的一大功能就是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因此金融机构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期限错配,而其中的关键是错配的程度。

第三是最后贷款人风险。尽管商业银行也面临期限错配风险、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也面临信用违约风险与期限错配风险,但与互联网金融相比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商业银行最终能够获得央行提供的最后贷款人支持。当然,这一支持是有很大代价的,例如商业银行必须缴纳2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自有资本充足率必须高于8%、必须满足

监管机构关于风险拨备与流动性比率的要求等。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目前面临监管缺失的格局,因此运营成本较低,缺乏最后贷款人保护。

除上述传统风险外,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还面临一系列独特风险:

其一是法律风险。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尚处于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这导致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尤其是理财产品)游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区域,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碰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的高压线。

其二是增大了央行进行货币信贷调控的难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创新使得央行的传统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虚拟货币(例如Q币)是否应该计入M1?再如,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受法定存款准备金体系的约束,这实际上导致了货币乘数的放大。

其三是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的风险。首先,由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获得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将之用于信用评级的主要依据。其次,通过上述渠道获得的信息,能否真正全面准确地衡量被评级主体的信用风险,这里面是否存在着选择性偏误与系统性偏差。

其四是信息不对称与信息透明度问题。如前所述,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监管缺失的状态。有无独立第三方能够对此进行风险管控?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监守自盗行为。毕竟,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互联网P2P类公司中,有专业的风险控制团队的仅占两成左右。

其五是技术风险。与传统商业银行有着独立性很强的通信网络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处于开放式的网络通信系统中,TCP/IP协议自身的安全性面临较大非议,而当前的密钥管理与

加密技术也不完善,这就导致互联网金融体系很容易遭受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的攻击。目前考虑到互联网金融账户被盗风险较大,阻碍了不少人参与互联网金融,这其中绝非没有专业的金融或IT人士。因此,互联网企业必须对自身的交易系统、数据系统等进行持续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而这无疑会加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行成本,削弱其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成本优势。

综上所述,既然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起步阶段就面临如此之多的风险,那么是否就应该以此为由放慢甚至扼杀这一宝贵的金融创新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有关各方应该在充分考虑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推动互联网金融的稳步、可持续发展。

相关建议包括:

第一,应充分加强行业自律。用行业准入来替代政府审批,通过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有助于规范行业的发展,并避免政府的过度介入。目前的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以及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等,都是有益的尝试;

第二,应该加强投资者教育,充分向投资者提示投资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能面临的风险,且这一风险显著高于投资类似的传统金融产品的风险;

第三,应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从更高层次上来防范黑客攻击导致的系统瘫痪;

第四,监管机构应该构建灵活的、富有针对性与弹性的监管体系,既要弥补监管缺位,又要避免过度监管。

二、如何解决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安全问题?

近几年以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在金融科技等的助力下迅速发展。并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已晋升为全球网贷平台数量多的国家了。虽然发展速度快,增量巨大,但是也出现了发展萎靡不齐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安全意识不足,遇到问题时不知如何应对,使大量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中面临的信息安全成为丞待解决的难题。目前中国网民的数量庞大,并且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民也渐渐往手机端集中,手机成为网民数量增加新的聚集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上网,加上近几年电子钱包的兴起,手机支付也成为越来越受到网民青睐的支付方式。因使用人数的增加,使用方式的多样,互联网金融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让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安全意外的关注。原本只是科技安全的威胁现在已经扩散至互联网金融的各个领域行业。

国内兴起的网贷行业,其中存在着平台安全技术差、防护机制不成熟等弊端。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参与者的数据安全意识薄弱,风险防范意识也较差,因此金融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频发。目前需要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一般是来自系统漏洞、信息泄露、黑客入侵、病毒攻击等这几个方面。

这些问题的发生,有个需要特别注意的现象。某些平台是直接在通过网络购买价格较为低廉的P2P网贷系统,这种情况下系统的安全性根本无法保障。按照这个条件下建立起的平台,其安全性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发生多家网贷平台购买同一个安全性不高的系统,一旦其中一个系统受到攻击的话,就可能发生多家平台同时遭殃的惨状。另外平台运营者过分的关注收益的高低,不投入精力降低平台风险,维护平台的信息安全。以上提及的都是目前中国互联金融信息安全无法摆脱的困境,只有合理的规避掉以上提及的问题,那么信息安全问题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保证平台甚至是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安全。

三、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有哪些?该如何解决?

Banking has changed.

过去,金融机构将自己的IT实践外包出去。他们下游有大型的专业公司来创建、管理和维护他们的后端系统。尽管银行对这些系统有所了解,但它们不会每天都关注这些现成的软件。毕竟,那是银行出了钱买回来的服务,出了事是第三方的责任。

近年来,金融业发生了重大转变。IT技术人员已经开始进入银行内部, 金融机构已经转变为了拥有庞大产品组合的技术公司。银行不再像以前一样把一切都外包出去,而是雇用了大量的开发人员。他们正在研发范围广泛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正在逐渐演变为成熟的产品线。在这其中,安全是最重要的起因,同时,如何保障安全也成为了最重要的任务。

一、接纳开源

与许多新技术一样,金融业在接纳开源方面进展缓慢。银行担心,如果他们使用开源代码,或者应用的开源组件不能满足严格的合规要求,他们将失去竞争优势甚至面临严厉的惩罚。虽然金融科技开源基金会(FINOS)早在六七年前就成立了,但那时开源在银行业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普遍。

尽管金融业界最初不愿意采用新技术,但随着开源开始流行起来,其好处逐渐开始显现,银行也就开始渐渐接受了它的存在。金融机构意识到,在CI/CD管道中实践开源,他们将不会被锁定在供应商中,于是他们的开发团队能占据更多的主导权和控制权。

同时,金融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要创造出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创新产品,最好的办法无外乎接纳开源。开源组件使银行业能够更加轻松的创造出易于使用、个性化和安全的客户需求体验。开源使得金融业能够更快速、更具成本效益的进行创新,从而锁定竞争优势。

二、管理开源风险

现在,金融业明白了开源的巨大价值,并且其已经被普遍采用,人们越来越开始关注开源代码的安全性问题。使用开源组件进行开发对于以敏捷的速度创建更高质量的软件至关重要。在这其中,确保安全同样重要。

金融机构明白管理开源风险的重要性,因为他们明白如果他们发布了一个产品,那直接责任就归属于自己。虽然问题可能是出现在他们没有直接编写的开源组件上,但客户并不关心数据泄露的源头到底是专有代码还是开源代码。如果出了什么差错,永远是银行的责任。同样的,黑客也并不关心他们攻击的代码到底是银行自己编写的还是从开源库中引用来的。

金融业的底线是客户给予的信任,银行必须尽其所能的保护这种信任。这就是为什么对开源代码进行安全性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企业必须对任何第三方组件的潜在风险有一个广泛的认识。

值得庆幸的是,金融机构对开源风险的管理意识远高于其他行业。银行的风险意识很强,并受到严格的监管,他们非常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们现在缺少的只是一些称手的工具。

三、实现开源漏洞管理

银行不愿承担风险,他们面临的挑战实质上是管理现代应用程序和后端遗留系统中的开源组件。

对于金融业的大多数机构来说,仍在服务的遗留大型机系统基本上是基于Linux构建的。企业的这些系统有的可能已经安全工作几十年了,但新引入的开源代码哪怕服役时间只有一年,其包含漏洞的可能性就已经非常高了。

现在银行通常在SDLC的每个步骤都进行代码审计,包括每次构建和部署之前。然而,仅仅在这些阶段进行扫描是不够的。开源漏洞被公开披露后,这就为黑客提供了一个指向组织弱点的路线图。所以即使是在部署之后,也需要持续检测软件的代码漏洞。

四、漏洞检测中的解耦扫描

为了在遗留系统和现代应用程序中管理开源代码和组件,银行需要转变思维,将构建周期中的扫描与漏洞检测分离开来。

由于开源代码的漏洞披露是公开的,所以只在提交新代码时才进行扫描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毕竟,一个漏洞的披露只是代表有人愿意公开该漏洞,并不代表该漏洞在之前不存在,而且漏洞的修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例如,一个组件可能在7点是安全的,但是如果不进行频繁的漏洞检测,有可能一个致命的漏洞在10点被公开披露了,银行在11点完成了漏洞的修复。这中间的4个小时就很可能成为黑客进攻的黄金时机。银行不能冒这个风险,他们必须转变思维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这种解耦的思想对于老系统和遗留系统尤为重要。如果检测和扫描结合在一起,旧项目就不会被经常扫描,有很多漏洞可能会被遗漏。

五、提高代码可见性

企业需要了解整个项目中使用的开源组件,不仅在扫描时需要了解,更要在使用时明确SBOM清单。

归根结底,银行无法保护他们看不见的东西。没有SBOM,就无法知道哪些包、依赖项和版本正在被使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通过跟踪新的CVE,更新到新版本的开源代码库以及修复任何新发现的漏洞来增强保护功能。

尽职调查不仅仅适用于新编写的代码,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定期进行“体检”、与团队一起设置期望值、让他们清理整个代码库,诸如此类的实践可以确保代码始终保持最新、最安全的状态。

六、软件成分分析(SCA)

进行频繁的扫描需要自动化工具。考虑到现代金融机构涉及的软件如此之多,每一个软件可以有许多开源组件,每个组件有可能有许多依赖项,所以这根本不是一项可以手动完成的工作。银行需要正确的工具来准确、快速的完成工作。

SCA工具时管理开源代码漏洞和许可证合规性问题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同时也是确保不断扫描和更新代码的唯一方法。如果没有SCA,金融业就无法安全的构建新软件、保护旧软件、维护系统与发现漏洞。

但是,目前市场上大量的SCA工具都源自国外,无法做到自主可控,安全可信。但泛联新安的CodeAnt开发安全平台可以解决金融业这一系列的问题。

CodeAnt开发安全平台采用SaaS模式,试用方便使用成本低,做到完全本地化的同时尊重不同语言用户需求,具备专业响应及时的中文客服团队。从能力上来说,CodeAnt能自动识别软件代码组成成分(如开源组件、商用组件、自研代码)和代码漏洞,自动分析溯源二进制样本中包含的恶意代码家族、APT组织、恶意代码类型等信息,清晰展示相关数据。最重要的是,CodeAnt核心代码均为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让代码安全变轻松,简单好用的开发安全平台-CodeAnt

在监管严格的金融服务领域,CodeAnt是国产化解决方案的最佳选择。

四、如何解决互联网的安全问题?

具体的举几个例子吧:

比如网站方面,以前的网站一般是http开头的,现在的网站一般都是https开头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是因为https更安全,可以看成http的安全版。https协议是由SSL+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比http协议安全。https协议需要到ca申请证书,一般免费证书很少,需要交费。

比如电子合同方面,电子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签名、企业电子签章,它们是一串数据或代码,采用数字证书的技术手段来确定签名人的真实身份。

放心签生成的电子签章具有和实体签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① 采用了国家认证的CA机构颁发CA证书/公安部PKI系统,确保在放心签平台上使用电子公章的主体身份真实;

② 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哈希值技术来固化原始电子文件数据,从而能防止文件被篡改,轻松识别出被篡改的文件。

③ 采用了时间戳固化技术,能够精确记录任何一份文件签署的具体时间。

最后说一下如何制作电子签名/签章:

在放心签平台制作电子签章只需要简单几步:1、注册/登录放心签帐号;2)进行实名认证;3)上传事先准备好的电子签章的图片,等待审核通过。

五、互联网金融的功能?

使金融服务方便更多人,达到普惠目标;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让人民群众分享服务的便利化。

六、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的区别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单纯的“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而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金融”;金融互联网也不是简单的“金融+互联网组合”,而是“基于金融思维的互联网技术应用”。所以,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他们二者之间有联系,更有质的区别。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金融资源配置的充分有效性和普惠金融成为可能。如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等形成了庞大的数据量。因此,数据产生、数据挖掘、数据安全和搜索引擎技术等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有力支撑,而云计算和行为分析理论使大数据挖掘成为可能。数据安全技术使隐私保护和交易支付能够顺利得以进行。而搜索引擎使个体更加容易获取信息,更加平等自由地获得金融服务。不难看出,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减小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和风险,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

所以在现代科学技术下,大数据给金融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成为降低成本和风险的主要手段。但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数据金融,它引发的在交易主体、交易结构上的变化以及潜在的金融市场化与普惠金融,才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金融互联网是指传统金融行业的网络化技术应用,从广义上来说,互联网金融包括金融互联网的内容,但它们两者之间是有着质的差异,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1、发展理念:互联网金融的理念是使用互联网思维,而金融互联网采用的是传统金融的思维方式。

2、管理方式:互联网金融是现代科技下的管理方式,组织架构相对灵活,而金融互联网是在传统管理方式下的应用网络化技术,组织架构相对稳定。

3、客户体验:互联网金融主要面对的是年轻有活力的客户,而金融互联网则主要面对稳健保守的客户。所以在客户体验上,互联网金融便捷、快速,互动性好,提供的是多项服务;而金融互联网相对烦琐、缓慢,提供的是单项服务。

4、价格策略:互联网金融的金额起点小,价格较低,大多提供免费服务:而金融互联网的金额大,费用相对较高。

5、信息披露:互联网金融的信息相对公开、对称、透明。金融互联网信息则相对是处于半公开、半透明状况。

6、服务效率:互联网金融的服务简单直接,去中介化明显,效率高,而金融互联网大多存在中间环节,服务效率比较低。

七、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区别?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惠及到了更多需要金融支持的人,而且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普惠金融的产品体系以及生态体系,使普惠金融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拥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和坚实的依托。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普惠金融的现状,并阐释了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所产生的推动作用

八、互联网+金融的整体效用?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全民理财的魅力,更向我们展现了互联网+金融的更多可能性,整个行业获得了广泛关注。

另一方面,国家高层频频释放信号,要正面鼓励、积极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让其早日走到阳光下,更是表明了“金融+互联网”模式的大有可期。然而,在肯定“金融+互联网”模式创新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这种模式的局限性,以突破局限,加速发展。

九、互联网金融研究的目的?

其实他就是一个圈钱游戏 随着时代的发展,实体经济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了 物流行业高速发展的当今 有互联网能够把咱们的金融大肆的搞上去 互联网它这个圈钱其实是很多的 既有利于带动经济发展,也有也有利于促进科技科技的进步 更有利于各大企业进行融资 歧视性的说是要改变当今社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咱们的日常生活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总之是一个利国利民的进程

十、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涵?

是指消费金融公司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目前,一些其他从业机构利用客户消费记录、购物评价等数据进行风险评级,形成信用评价,决定是否对客户进行授信以及授信额度,也属于广义的互联网消费金融范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