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安全吗?

虚拟屋 2022-08-12 12:53 编辑:广泽 300阅读

随着移动通信的演进,智能手机朝着智能化,集成化和复杂化发展,随着处理性能的提升,网络带宽的增加,应用场景的复杂,智能移动终端可以看做一台随时移动的计算设备。

在国家层面:

同时由于智能终端随时可接入互联网,传统的网络威胁在智能终端领域,依然存在,病毒、木马、DDOS攻击、时刻可见。由于智能终端的用户随身携带属性,使得它成为随时可被启动的“窃听”设备,面临信息泄露隐患。

随着“棱镜门”事件的曝光,美国监听全球的计划泄露,美国有能力对全球任何一台终端设备,实施全天候攻击,植入病毒木马,完成从位置定位、数据获取、实时监听的全面掌控。

在民用层面:

黑产、灰产的盛行,恶意软件猖獗,恶意扣费、流量消耗,等恶意软件和木马程序,成为人们正常使用智能终端中,无法避免的选项。目前,业界公认的手机病毒和恶意软件有五大特征:恶意扣费、远程控制、隐私窃取、恶意传播和资费消耗。其中,隐私窃取、恶意扣费是最常见的行为。此前“”软件均可窃取逾百种智能手机的通话、短信、照片、地理位置等信息,曾导致15万用户感染。

多家移动互联网安全机构的信息显示,手机病毒的魔爪也悄悄伸向手机支付。目前手机已可以实现缴话费、水电气缴费、订单支付等、银行卡余额查询、航空订票等多种支付服务,第三方在线支付厂商纷纷将传统互联网上的成熟消费模式移植到手机上。

但这也带来了新的危险。目前已有“终极密盗”等多个高危盗号类手机病毒被查获,主要危害均是在用户登录手机网银、支付宝、手机炒股软件时,窃取用户账号密码,并暗中发送信息到指定号码,操作在后台进行,用户无从知晓。

总结:如何避免能够享受智能手机带来的便利,却可以躲避风险呢?8招帮你远离手机病毒

1及时删除垃圾短信或不明来历的空白短信,不要轻易点击短信里的链接,不轻易运行彩信附件。

2在网络下载和通过蓝牙等设备接收到陌生安装包时,及时通过手机安全软件对其进行安全检测。

3尽量去官方手机应用商店和知名手机软件下载站下载需要的软件,切勿轻信“版”、“完美修正版”等经过二次打包的手机软件、手机游戏、歌曲、电子书等。

4谨慎选择非官方的主题包、手机屏幕等。

5在可信渠道购买手机,一些水货手机内置了吸费病毒,买到新手机后立刻安装专业手机安全软件,进行检查。

6经常查一查话费清单,发现存在异常,且无法收到正常的业务提示时,应拨打运营商客服电话详细了解,或前往营业厅查询当前手机的SP业务开通情况。

7安装软件时,注意观察软件权限。如果连连看、五子棋等休闲游戏,在安装时需要联网、发短信等不相关的敏感权限,很可能藏有“病毒”。

8定期更新升级手机安全软件,下载最新的安全病毒特征库。

智能手机安全吗?我也不禁的问自己,说到安全问题就是涉及到用户隐私问题。比如电脑,你存点资料图片,就怕不小心下载了什么木马文件,病毒软件,一不小心你的电脑就成了透明的,窃取资料,公布、要挟你也有可能会发生。

对于使用智能手机的朋友们,个人认为有几点注意下:

1、安装软件,不能随便开权限,以微信为例:

很多不必要的权限是不用开的。根据需求给软件开所需的权限功能。

2、很多软件要求获得通讯录、拍摄照片和视频、录音、位置、读取/修改/删除SD卡中的内容、完全的网络访问等10多项权限。这点小伙伴是一定要注意了,根据软件特性进行权限的关闭。

当前不少APP,你一旦装上,就几乎成了透明人,没有任何隐私可言。部分手机APP“越权”获取的用户信息,已成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渠道之一,并由此衍生出规模庞大的“黑灰”产业链。所以一些非官方渠道非正规没有安全认证的APP不要胡乱的装在手机上!

3、通过手机的系统设置-安全设置功能(学技巧是以小米6为例)找出一些特殊权限开通的软件,进行关闭权限设置,以确保手机安全。

类似要求获取各项权限的应用十分常见。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和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今年1月发布的《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和下半年,获取用户隐私权限的安卓应用分别为96.6%、98.5%,IOS应用为69.3%、81.9%。总结一下有以下几个安全意识:

下载软件选择正规渠道平台,不要去非正规网站或平台;

谨慎填写个人隐私信息,防止信息被不良商家采集做非法用途;

管理手机软件中的隐私权限,了解软件权限行为,关闭不必要的授权;

防范公共WiFi,转账与支付时使用手机数据流量;不要随便链接不明WIFI,和不需要密码的无线网络。

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恢复出厂设置-格式化-反复拷入大文件并删除”三步骤,彻底清理旧手机信息等。如果中病毒,刷机也是有必要的。

祝小伙伴们手机使用安全,如果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哦!

分享不易,加班回答更为不易,小伙伴们关注学技巧吧,或者点个赞,说两句再走不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