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有

虚拟屋 2023-07-17 04:59 编辑:admin 184阅读

一、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有

作为信息安全的学生,我来帮您回答以下这个问题

信息安全主要研究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信息系统安全的理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等内容。

信息安全专业主要培养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应用知识,具备计算机、通信和电子等方面的研究、技术开发与设计能力的专门人才。

当然,如果考研的话,考本专业还是首选,因为学习的方面相同,更加容易入手。在本专业考研,有以下方向:数据通信原理、信息安全概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数字鉴别及认证系统、网络安全检测与防范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机制与防护技术、网络安全协议与标准等每一方向都可以进行相关研究。

如果考虑换专业考研的话:

信息安全主要的内容还是偏向计算机比较多,因此在研究生方向,可以转战计算机,不用担心,因为计算机的专业课,一个信安的学生全都具备。同时,转学金融也不错,金融领域也稀缺很多计算机人才,一个信安的学生有能力转到金融行业。为金融领域保驾护航。也可以转向通信。

其实,信息安全专业是一个比较交叉的学科,是计算机、通信、数学、物理、法律、管理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因此,如果真的想换专业来考研的话。首先要考虑到自己喜欢什么方面。像比较接近的学科,如通信就可以考虑,因为在通信领域是信息安全的主要研究领域,怎么样保障通信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远一点的是数学,当然这个就要看自己的爱好了,毕竟计算机和数学还是有一些差距的,不过计算机的算法就是数学是基础,一个专业发展的好,需要有一些基础性的学科做支撑,才能发展的更加长远,像最近火的人工智能专业,卡脖子的技术就在算法,说明白了也就是数学,因此数学很重要。物理方面也可以,其主要偏向计算机硬件发展。像计算机的芯片,物理是基础的基础。目前我们国家的芯片技术还不够成熟,因此为了中国芯,物理同样不能丢,不能让美国总是领驭在我们之上,因此,想转物理就转吧。法律比较远,看个人兴趣。管理个人建议不要转,因为任何一个成功管理人士基本是从技术底层人员干起。以上就是我的建议,仅作参考。

二、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有哪些

安全需要出自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要求社会环境安全、生命财产得到保护,摆脱失业的威胁、生活有保障,病有所医等。马斯洛认为,当生理需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人们最需要的是周围环境不存在威胁生存的因素,需要生活环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一定的法律秩序,即需要生活在有一定安全感的社会里,或者生活中有一种力量能够保护他,需要所处的环境中没有混乱、没有恐吓、没有焦躁等不安全因素的折磨。

自存的需要。在生理需要获得一定满足后,它就成为主要需要。包括身体的健康、人身安全、职业稳定、收入有保障、财产保险、年老后的生活保证等。安全需要可以是意识的,也可是潜意识的。意识的安全需要是极为普遍的。一个组织或一个社会为其成员所提供的福利措施,都与此有关。潜意识的安全需要往往是在童年早期发展而成的。

三、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分成七类,其中不包括

传统安全范围包括军事、政治、外交。传统安全是国际关系的主题,一般是指与国家间军事行为有关的冲突。安全概念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战争,以及由战争引起的安全问题一直在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国家为中心的权力和安全观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在国际关系结构中,每个国家都自主地行使主权,但不应有凌驾于各国之上的权威。

各国不能恣意妄为,国家行为也会受到外部力量(主要是其他国家的行为)的制约,国家依靠内部的力量维护自身的安全。

四、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分为七类其中不包括

越界获取隐私权限

手机联系人权限。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各类手机App调用读取联系人权限已成隐私侵犯重灾区,社交、视频、网购等六类App读取联系人权限占比超过50%,最高的达到86.7%。究其原因,与手机App厂商推动平台社交路径传播、打造熟人社区的营销策略息息相关。

读取短信权限。App读取短信权限常用于自动提取用户短信验证码,有助于用户提高App短信验证操作的效率。但在针对用户其余个人短信的读取上,App的读取权限并未受到有效监督或限制,部分不法App或可通过该权限调用,实现对用户短信信息的窃取。数据显示,移动资讯阅读、社交、理财、旅游四类App调用权限占比不低于30.0%,严重威胁用户隐私信息安全。

获取定位信息。根据手机App功能,地图类、旅游类、网购类、社交类App具备定位功能,获取用户位置信息有利于提供更准确的服务,属于合理诉求。但是调查显示,部分移动视频、音频、资讯阅读、工具类手机App仍存在调取、滥用定位信息情况。

2

植入木马病毒

智能手机主要操作系统包括Android和iOS。iOS系统相对安全,Android系统则更为开放,除官方应用商城外,部分App开发商会通过弹窗、广告等形式,为用户推送含有木马病毒的App下载链接,用户点击下载并安装后,木马病毒就会自动扫描手机中通信、短信、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并将相关数据回传服务器,造成用户信息泄露。2019年3月,360公司发布的《2018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2018年全年共截获移动端新增恶意程序样本434.2万个,平均每天新增1.2万个,其中隐私窃取类占比33.7%,严重威胁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3

售卖用户个人隐私

除上述两个手机App信息泄露途径之外,还有App厂商相互分享、买卖用户数据等途径,很多用户都有这样的体验,刚刚在某App中浏览某类商品,很快就会在其他平台中收到同类商品的推广信息。事实上,售卖用户隐私信息已形成灰色产业链,《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经营者或不法分子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的比例达到调查样本的60.6%,各App厂商掌握的网页浏览记录、阅读痕迹、支付记录等碎片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整合,在精准地寻找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实施违法行为提供了便利

五、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分为七类

首先,国家安全是国家没有外部的威胁与侵害的客观状态。

所谓外部的威胁与侵害,大致可分为外部自然界的威胁和侵害与外部社会的威胁和侵害两大类,但由于国家安全是一种社会现象,国家的外部威胁和侵害也就主要是指处于一国之外的其他社会存在对本国造成的威胁和侵害。从威胁和侵害者看,这种外部威胁和侵害包括:

(1)其他国家的威胁;

(2)非国家的其他外部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威胁,如某些国际组织或地区组织对某国的威胁和侵害;

(3)国内力量在外部所形成的威胁和侵害,如国内反叛组织在国外从事的威胁和侵害本国的活动。

其次,国家安全是国家没有内部的混乱与疾患的客观状态

危及国家生存的力量不仅来源于一个国家的外部,而且还时常来源于一个国家的内部。国内的混乱、动乱、骚乱、暴乱,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疾患,直接都会危害到国家生存,造成国家的不安全。因此国家安全必然包括没有内部混乱和疾患的要求。仅仅是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国家并不一定就会安全。

第三,只有在同时没有内外两方面的危害的条件下,国家才安全,因此,只有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才是国家安全的特有属性。

无论是“没有外部威胁”,还是“没有内部混乱”,都不是国家安全的特有属性,由此并不能把国家安全与国家不安全完全区别开来,单独从这两方面的任何一方面来来定义国家安全,都是片面的、无效的。但是,如果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表述为“既没有外部威胁和侵害,又没有内部混乱与疾患”,那么这就把国家安全与国家不安全区别开了,因而也就抓住了国家安全的特有属性,从而就形成了一个真实有效的定义:“国家安全是国家既没有外部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混乱与疾患的客观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