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关乎网络安全(个人信息关乎网络安全吗)

虚拟屋 2022-12-16 00:57 编辑:admin 295阅读

1. 个人信息关乎网络安全吗

1.完整性

  指信息在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过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坏和非丢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样性,使信息能正确生成、存储、传输,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征。

  2.保密性

  指信息按给定要求不泄漏给非授权的个人、实体或过程,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即杜绝有用信息泄漏给非授权个人或实体,强调有用信息只被授权对象使用的特征。

  3.可用性

  指网络信息可被授权实体正确访问,并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况下能恢复使用的特征,即在系统运行时能正确存取所需信息,当系统遭受攻击或破坏时,能迅速恢复并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网络信息系统面向用户的一种安全性能。

  4.不可否认性

  指通信双方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本身,以及参与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同一性,即所有参与者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本人的真实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样性和完成的操作与承诺。

  5.可控性

  指对流通在网络系统中的信息传播及具体内容能够实现有效控制的特性,即网络系统中的任何信息要在一定传输范围和存放空间内可控。除了采用常规的传播站点和传播内容监控这种形式外,最典型的如密码的托管政策,当加密算法交由第三方管理时,必须严格按规定可控执行。

2. 网络与个人信息安全

个人特性、环境、信息管理及交互在互联网环境下对个人隐私保护具有显著性影响。

熟悉政府立法、相关互联网知识,重视隐私保护及社交会减少隐私问题,个人隐私侵犯经历、风险规避特性、网站要求的敏感性信息增加了互联网隐私问题。

3. 现在个人信息是否安全

个人银行信息是安全的。

大型银行的应用系统大多应用在主机上,操作系统也相对封闭,其信息的储存相对安全。但是各银行的信息管理数据在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风险,这些数据包括各种核心的业务报表、客户关系数据、办公电子功能、风险控制信息等等,这些信息在系统上通过开放的IP网络传送,由于系统的安全漏洞较多,病毒容易侵入,管理信息的损失有时候比业务数据的损失后果更严重。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少有银行考虑采用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文件系统也很少在管理信息技术传输前进行加密。这方面意识不强,技术关注不够,投入不多,也将可能给银行带来损失。

4. 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有哪些

我知道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有下列两种情况:

一个方面是信息本身的安全性问题,比如信息防丢失,防信息文件被误删除,信息文件被破坏等等。

另一个方面是指信息使用权的安全性,比如防止信息被盗用,防止信息泄露等等。

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5. 网络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传统安全范围包括军事、政治、外交。传统安全是国际关系的主题,一般是指与国家间军事行为有关的冲突。安全概念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战争,以及由战争引起的安全问题一直在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国家为中心的权力和安全观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在国际关系结构中,每个国家都自主地行使主权,但不应有凌驾于各国之上的权威。

各国不能恣意妄为,国家行为也会受到外部力量(主要是其他国家的行为)的制约,国家依靠内部的力量维护自身的安全。

6. 个人信息关乎网络安全吗为什么

在华为云上认证的话,他肯定给认证者一个承诺,就是说不会泄露你的个人信息,但是你的个人信息不一定是这家公司泄露的,也许是黑客,也许是其他原因。

根本就没有100%的安全安全,只是相对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也是这样。

但是一些公司的操作确实就是如此,实名认证还要录点儿甚至摇摇头张张嘴,眨眨眼等等一系列操作都要符合人家的要求才能完成认证。

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关于华为云实名认证之后信息泄露的事件发生。

7. 个人信息安全重要性

信息安全是信息化社会国家安全的基石

当代信息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既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和伤害,如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网上盗取公民财产、传播虚假信息、散布恐怖言论、教唆色情犯罪、以及网络毒品交易和网络暴力等。同时,在以主权国家为主的国际关系现行体系下,信息网络技术在国家经济、政治、外交、国防、传播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信息技术国际竞争和网络攻防概念出现,就必然产生国家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亦可称网络安全或者信息网络安全。不同的说法只不过是认知角度不同而已,并无实质性区别。首先,信息安全是信息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没有信息化就没有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化发展涉及的领域愈广泛、愈深入,信息安全问题就愈多样、愈复杂。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基础性、全局性、现实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其次,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于应用环节。如非法操作、黑客入侵、病毒攻击、网络窃密、网络战等,都体现在应用环节和过程之中。应用规则的严宽、监控力的强弱以及应急响应速度的快慢,决定了信息网络空间的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能力、程度与水平的高低。

再次,信息网络通信技术的特性决定了没有绝对的、一劳永逸的安全。安全风险和隐患就在设备和应用之中。只要使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安装和更新应用软件,登陆互联网或无线网,采用各种信息数据系统设备,组成各种应用网络,以及无论使用国产或进口技术产品,安全问题和风险都是无法避免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技术及其应用设备和软件本身就存在设计漏洞、物理性缺陷,还可设置“后门”和植入病毒,使之成为系统的一部分;二是无中心的开放网络、节点互联和跨界型的结构特性,使黑客攻击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病毒会肆意传播;三是攻防技术和手段会不断交替更新。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没有一劳永逸的安全解决方案。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安全是相对的,攻防的较量是速度的较量、应急能力高低的较量。

第四,信息化社会的安全风险主要在网络空间。信息化社会或称网络化社会,意味着整个社会是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的重合,社会活动将极大依赖于网络并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网络空间不再是一个“虚拟空间”或“虚拟社会”。对信息化社会或网络化国家来说,安全风险和重大威胁主要来自网络空间而不是现实空间。信息安全是信息化国家安全的基石。没有信息安全,国家安全就如釜底抽薪,难以保障。

我们看到,2011年美国制定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网络空间行动战略》,欧盟、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也都先后制定了本国的网络安全计划和组建了网络作战力量,以应对信息网络化带来的各种安全压力和挑战。网络空间正在成为国家间竞争与对抗的主要战场,全球信息网络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已从一般的病毒传播、黑客入侵、网络攻击,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国家信息安全面临的重大突出问题。情报窃取、远程监控、信息对抗、网络威慑,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国家战略手段和攻击利器。

信息时代的安全与工业时代的安全明显不同。国家信息安全问题,仅靠提高自主研发、实行进口替代,以及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方式来解决是不够的。国家信息安全离不开全球信息安全这个大环境,无一国家可独善其身,自搞一套、自我封闭更是行不通的,迫切需要通过各国间合作,制定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来进行保障。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世界上最多网民、正在迈入信息化社会的国家来说,提高对国家信息安全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加快推进国家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建设,是头等大事之一,十分紧迫。

8. 对个人信息安全的看法

总体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我国传统安全观相比,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安全观相比,最大的突破就是特别强调内部安全。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国家如人体,有外生危险,也有内生风险,但是大多数人的生命终结于自身疾病。从强调内部性、内生性上说,总体国家安全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的重大发展。

从安全领域看,至少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这八个领域是以内部安全为主的。

把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等在内的领域列入国家安全范畴,既是解放思想,更是实事求是。在科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深刻变化的今天,国内各领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具有破坏性、扩散性、联动性,如果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最终很可能会变成全局性的国家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