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教案高中

虚拟屋 2023-07-26 00:41 编辑:admin 124阅读

一、氧化还原反应教案高中

初中化学教资面试的范围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知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应试者需要对初中化学的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包括但不限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反应、元素周期表、酸碱盐、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

2. 教学能力:应试者需要展示出他们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处理课堂上的问题等。

3. 教育理念:应试者需要表达他们的教育理念,包括对教育的看法、对学生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看法等。

4. 教学设计:应试者可能需要设计一节初中化学的教学课程,展示他们的教学设计能力。

5. 人际交往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与学生、家长、同事等有效沟通。

6. 教育法规和职业道德:对教育法规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和遵守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以上只是一般的参考,具体的面试范围会根据不同的招聘单位和职位要求有所不同,建议提前咨询并准备。

二、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第二课时

强弱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转化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归中反应时,元素的氧化数只接近而不交叉,最多达到同种价态。

优先律:对于同一氧化剂,当存在多种还原剂时,通常先和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反应。

守恒律: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

氧化还原反应特点

一般来说,同一反应中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比还原剂弱,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比氧化剂弱,这就是所谓“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

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有氧化性,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有还原性,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三、氧化还原反应教案学情分析

学过

在初三化学教案中第一章是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二节就是离子反应,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两个反应类型:复分解和氧化还原反应。

(1)复分解反应类型:

复分解反应在初中讲过的,鉴于你说初中化学没怎么学,我跟你简单描述一下:复分解反应实质类似交换舞伴的故事。A先生和B小姐是好朋友,约好一起去跳舞,所以以AB(A为阳离子,B为阴离子)的形式,物质CD也是同样的形式。在跳舞过程中,大家都是自由离子,可以自由选择舞伴,A和D对眼了(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也可记忆为难溶性物质或难电离物质或挥发性物质),他们一直跳舞直到离开舞池,B和C不能单独离开舞池,之后暂时的组合在一起俩开,等到下次误会,BC会再次分开成自由离子B和C。所以整个过程是:AB+CD=AD+CB。

(2)氧化还原反应类型:

强氧化性物质+强还原性物质―→弱氧化性物质+弱还原性物质。如FeCl3溶液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氧化还原反应你应该刚学过,知道在溶液中常规谁送礼(失电子)谁收礼(得电子),就可以正确判断是否能发生离子反应。,

四、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第一课时

就是符合一条规律,如果跟氧化剂反应的化,还原性强的先反应,比如把氯气通入到含有氩铁离子和碘离子的溶液中,碘离子先反应,因为它的还原性比氩铁强,等碘离子反应完,然后才轮到氩铁离子反应,而还原剂先与氧化性强的先反应,不如在含有银离子和铜离子的溶液中加入铁片,会先看到铁块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后来才有紫红色固体析出,这是因为银离子的氧化性比铜离子强,所以先析出银色固体

五、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教学反思

物质与氧反应,生成氧化物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有含氧的化合物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比如如果生成的化合物虽然含氧,但不是氧化物的话,就不叫氧化反应

如果你是高中的,氧化反应就是指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氧化、还原概念久已为人们所认识和应用了。人们对它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是逐步深化的。氧化反应本来的意思是指燃料在空气或氧气里的燃烧,金属的灼烧和锈蚀,生物的呼吸,等等。还原反应被描述为从金属矿石中提炼出金属来,等等。所以得氧就是氧化反应,失氧就是还原反应。但是,又发现在有些反应里,氧化并没有得氧,而是失去了氢。如硫化氢溶液暴露在空气里跟氧气反应,生成硫和水。

2H2S+O2=2H2O+2S

在这个反应里,H2S的被氧化是失去了氢,氧气的被还原却是得到了氢。这样,氧化、还原概念又有所扩展,氧化反应就是得氧或失氢,还原反应就是失氧或得氢。这个概念虽然是浅显的,但到今天也仍然没有失去它的意义。许多有机化学的和生物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常常是更直接地以失氢、得氢来衡量,如在光合作用里,水的被氧化是失氢,二氧化碳的被还原是得氢。

氧化、还原的概念后来又进一步扩展到除氧气以外的非金属,如氯气、硫等的反应。FeCl2的溶液容易在空气里被氧化为FeCl3,这是氧化反应。

12FeCl2+6H2O+3O2=8FeCl3十4Fe(OH)3↓

但是,FeCl2也很容易跟Cl2起反应,生成FeCl3。

2FeCl2+Cl2=2FeCl3

研究了这二个反应的实质,发现氧化、还原与电子转移的关系。失去电子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必然同时发生的这一现象自然更深刻地被人们所认识了,因为还原剂失去的电子,必然同时为氧化剂所获得。

对于离子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来说,电子是完全失去或完全得到的。但是,对于共价化合物来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的偏移,但还没有完全的失去或得到,那么用氧化数来表示就更为合理。例如

H2+Cl2=2HCl

这个反应的生成物是共价化合物,氢原子的电子没有完全失去,氯原子也没有完全得到电子,只是形成的电子对偏离于氢,偏向于氯罢了。这样,氧化数的升高就是氧化,氧化数的降低就是还原。在氧化还原反应里,总的来说一种元素氧化数升高的数值总是跟另一种元素氧化数降低的数值相等。

氧化剂: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氧化剂易于得到电子,具有氧化性。还原剂易于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所谓氧化性,是指具有氧化别的元素的能力,即夺取电子的能力;还原性是指具有还原别的元素的能力,即失去电子的能力。一般地说,强氧化剂,它的氧化性强,自身易被还原;强还原剂,它的还原性强,自身易被氧化。

金属元素的原子易于失去电子,因此,它具有还原性。越活泼的金属元素的单质,是越强的还原剂,具有越强的还原性。由此可见,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跟它的还原性强弱是一致的。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也就是还原性顺序。

许多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于得到电子,因此,它们具有氧化性。越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是越强的氧化剂,具有越强的氧化性。由此可见,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跟它的氧化性强弱是一致的。

由于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分别跟元素的还原性、氧化性强弱相对应,因此,元素周期表反映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的同时,也反映出元素还原性、氧化性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