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网(信息安全技术网络)

虚拟屋 2022-12-21 17:33 编辑:admin 296阅读

1.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

1、系统安全

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它侧重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因为系统的崩演和损坏而对系统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消息造成破坏和损失。避免由于电磁泄翻,产生信息泄露,干扰他人或受他人干扰。

2、网络的安全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踩、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3、信息传播安全

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它侧重于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所产生的后果,避免公用网络上大云自由传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内容安全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它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润进行窃听、冒充、诈编等有损于合法用户的行为。其本质是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2. 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网是什么

安全网的质量必须符合GB5725-35规定,即外形尺寸为1.8×6m和4×6m两种,每张网的重量应少于15kg/张大于8kg/张,安全网分平网立网两种。安装平面不垂直于水平面,主要是用来接住坠落的人和物的安全网称为平网。

⒈平网要能承受重100kg底面积为2800cm2 的模拟人形砂包冲击后,网绳、边绳、系绳都不断裂(允许筋绳断裂),冲击高度10m最大延伸率不超过1.5m。

3. 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原则:

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

4. 网络安全信息系统

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主要是指保护网络信息系统,使其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从技术角度来说,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的目标主要表现在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等方面。 可靠性是网络信息系统能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特性。

可靠性是系统安全的最基于要求之一,是所有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目标。网络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测度主要有三种:抗毁性、生存性和有效性。

可用性是网络信息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网络信息服务在需要时,允许授权用户或实体使用的特性,或者是网络部分受损或需要降级使用时,仍能为授权用户提供有效服务的特性。可用性是网络信息系统面向用户的安全性能。网络信息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向用户提供服务,而用户的需求是随机的、多方面的、有时还有时间要求。可用性一般用系统正常使用时间和整个工作时间之比来度量。

保密性是网络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即,防止信息泄漏给非授权个人或实体,信息只为授权用户使用的特性。保密性是在可靠性和可用性基础之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完整性是网络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网络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破坏和丢失的特性。完整性是一种面向信息的安全性,它要求保持信息的原样,即信息的正确生成和正确存储和传输  

不可抵赖性也称作不可否认性,在网络信息系统的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的真实同一性。即,所有参与者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和承诺。利用信息源证据可以防止发信方不真实地否认已发送信息,利用递交接收证据可以防止收信方事后否认已经接收的信息。

可控性是对网络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的特性。

5. 网络信息安全网站

在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文献中,明确给出安全的五个属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这五个属性适用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教育、娱乐、医疗、运输、国家安全、电力供给及通信等广泛领域。

保密性

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保密性是指网络中的信息不被非授权实体(包括用户和进程等)获取与使用。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国家机密,也包括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商业机密和工作机密,还包括个人信息。人们在应用网络时很自然地要求网络能提供保密性服务,而被保密的信息既包括在网络中传输的信息,也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就像电话可以被窃听一样,网络传输信息也可以被窃听,解决的办法就是对传输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存储信息的机密性主要通过访问控制来实现,不同用户对不同数据拥有不同的权限。

完整性

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数据的完整性是指保证计算机系统上的数据和信息处于一种完整和未受损害的状态,这就是说数据不会因为有意或无意的事件而被改变或丢失。除了数据本身不能被破坏外,数据的完整性还要求数据的来源具有正确性和可信性,也就是说需要首先验证数据是真实可信的,然后再验证数据是否被破坏。影响数据完整性的主要因素是人为的蓄意破坏,也包括设备的故障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对数据造成的破坏。

可用性

可用性是指对信息或资源的期望使用能力,即可授权实体或用户访问并按要求使用信息的特性。简单地说,就是保证信息在需要时能为授权者所用,防止由于主客观因素造成的系统拒绝服务。例如,网络环境下的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Internet蠕虫就是依靠在网络上大量复制并且传播,占用大量CPU处理时间,导致系统越来越慢,直到网络发生崩溃,用户的正常数据请求不能得到处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拒绝服务”攻击。当然,数据不可用也可能是由软件缺陷造成的,如微软的Windows总是有缺陷被发现。

可控性

可控性是人们对信息的传播路径、范围及其内容所具有的控制能力,即不允许不良内容通过公共网络进行传输,使信息在合法用户的有效掌控之中。

不可抵赖性

不可抵赖性也称不可否认性。在信息交换过程中,确信参与方的真实同一性,即所有参与者都不能否认和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和承诺。简单地说,就是发送信息方不能否认发送过信息,信息的接收方不能否认接收过信息。利用信息源证据可以防止发信方否认已发送过信息,利用接收证据可以防止接收方事后否认已经接收到信息。数据签名技术是解决不可否认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5g时代到来,网络安全的爆发出了非常大的前景。

6. 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系统

1.信息加解密技术: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存储加密和数据传输加密,数据传输加密主要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进行加密。加密是一种主动安全防御策略,用很小的代价即可为信息提供相当大的安全保护,是一种限制网络上传输数据访问权的技术。

2.边界防护技术: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连设备,典型的设备有防火墙和入侵检测设备。

3.访问控制技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核心策略,规定了主体对客体访问的限制,并在身份识别的基础上,根据身份对提出资源访问的请求加以权限控制。

4.主机加固技术:操作系统或者数据库的实现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漏洞,从而使信息网络系统遭受严重的威胁。主机加固技术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进行漏洞加固和保护,提高系统的抗攻击能力。

5.安全审计技术:包含日志审计和行为审计,通过日志审计协助管理员在受到攻击后察看网络日志,从而评估网络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策略的有效性,追溯分析安全攻击轨迹,并能为实时防御提供手段。通过对员工或用户的网络行为审计,确认行为的合规性,确保管理的安全。

6.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建立在内外网络边界上的过滤机制,内部网络被认为是安全和可信赖的而外部网络被认为是不安全和不可信赖的。防火墙可以监控进出网络的流量,仅让安全、核准的信息进入,同时抵制对企业构成威胁的数据。防火墙的主要实现技术有:数据包过滤、应用网关和代理服务等。

7.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是系统核查用户身份证明的过程,其实质是查明用户是否具有它所请求资源的使用权。身份识别是指用户向系统出示自己身份证明的过程。身份认证至少应包括验证协议和授权协议。当前身份认证技术,除传统的静态密码认证技术以外,还有动态密码认证技术、IC卡技术、数字证书、指纹识别认证技术等。

8.安全协议:安全协议的建立和完善是安全保密系统走上规范化、标准化道路的基本因素。一个较为完善的内部网和安全保密系统,至少要实现加密机制、验证机制和保护机制。目前使用的安全协议有加密协议、密钥管理协议、数据验证协议和安全审计协议等。

9.入侵检测系统:这一种对网络活动进行实时监测的专用系统。该系统处于防火墙之后,可以和防火墙及路由器配合工作,用来检查一个LAN网段上的所有通信,记录和禁止网络活动,可以通过重新配置来禁止从防火墙外部进入的恶意活动。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快速分析或在主机上对用户进行审计分析,并通过集中控制台来管理、检测。

7. 网络安全防护网图片

产品规格:1.8*6米、1.8*5.8米、1.8*5.5米、1.8*5米、1.8*4.8米等。

1.密目网全称是密目式安全立网,用于防尘;网目密度不低于800目/100平方厘米,垂直于水平面安装用于防止人员坠落及坠物伤害的网。一般由网体、开眼环扣、边绳和附加系绳组成。

2.适用于高层建筑施工、造船、修船、水上装卸、大型设备安装及其他高空、作业场所;用来防止人、物坠落或用来避免坠落物击伤。还可用来作为防护网、围网、防鸟网等多种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