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字草书法(复字草书法写法)

虚拟屋 2022-12-16 18:23 编辑:admin 298阅读

1. 复字草书法写法

一、主笔优先空间大

主笔即字中的主题笔画,一个字只有一个主题笔画,其他笔画皆为从属笔画。主笔一定要抢占空间,突出形象,也就是说主笔占的空间要大一些,要写得张扬放开。

1、下横“三正土生”、上横“丁下万百”、中横“示示丹七”、长竖“中半牛来”等。

2、斜捺的上横不能写成很平的长横,一般是写成短横。如“大天夭夫”等。

3、撇短捺长。如“义又父文”等。

4、撇、钩、捺收笔应上下错落,不能写在同一水平线上。如“禾术未本”等。

5、提钩比较长。如“长衣表良” 等。

6、一字不能有两捺,捺画以点代之。如“栽”等。

7、竖弯钩,上有横时取斜势。如“已见电毛”等。右有撇时取斜撇。如“元允光龙”等。

8、横折钩,内有撇笔比钩高。如“勾力办勿”等。

9、横折钩,扁口框上宽下窄,如“四回”;长口框上下等宽,如“固图”;封口横末端架在钩上,如“四回”;扁口框内当偏左,如“回而”;长口框内部首应适当偏上,如“图国”;框内捺画写成点,如“囚图”。

二、左右结构有上下

10、左右结构,主笔偏旁占空间比例要大一些。如“记找影部”等。

11、右偏旁有纵笔的,则上高下低。如“伟代持降”等。

12、右偏旁有横笔的,则上低下高。如“仁江阳和”等。

13、右偏旁上有纵下有横笔的,则上高下高。如:“社值让佳”等。

14、右偏旁上横下纵的,则上低下低。如“何杆行灯”等。

15、对于左中右结构。右偏旁有横向主笔时,其宽窄比例是1:1:2,如“谢微”;右偏旁中有纵向主笔时,其宽窄比例又变成1:1:1,如“澎倒”。

16、左中右结构中,中部上有纵笔的,中间高两边低,如“微湖”;中部上有横笔的,中间低两边高,如“测例”;右耳旁一律低,如“脚绑”等。

三、上下结构要有形

17、上下、上中下结构,中间有横的写成菱形。如“茶答集梁”等。

18、上下、上中下结构,上有横笔的写成倒梯形。如“室宣学需”等。

19、上下、上中下结构,下有斜捺、竖弯钩或心字底、四点底、儿字底、衣字底、折文底的字,写成梯形。如“总充复哀”等。

书法家简介:池威,八零后,现居武汉。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供职于湖北省文联书法报社,现就职于长江文艺出版社。尤工小楷,简静自然,《心经》小楷作品被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2. 复字草书写法图片大全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十字,十一字,12字,13字再长的几百字的也有

分类

按用途分类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按字数分类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3. 复字的草书写法欣赏

区别在于起笔,复字为斜折或者竖折,夏字起笔为横画。

从夏的金文字形来看,有头,有躯干,有手,有脚,合在一起,描绘的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人的形象。因此,认为夏最初的意思是人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但是,它并非指一般的人,而是特指生活在中土的中国人。

正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言,夏,中国之人也。所谓中国,指的是黄河流域所在的中原地区,是夏王朝和商王朝先后管辖的区域。

除了华夏以外,历史上还曾经出现过方夏、函夏、京夏、九夏、咸夏、诸夏等诸多名称,它们跟华夏基本上具有同样的意思,都是对中原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称呼。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

4. 复字草书怎样写

按用途分类1.通用联——春联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按字数分类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按修辞技巧分类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分类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5. 复字书法各种写法

往後餘生。

“后”,普通话读音为hòu。“后”的基本含义为上古称君主,如商之先后;引申含义为帝王的妻子,如皇后、太后;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如后窗户、后面。

在日常使用中,“后”也常做动词,表示继承。

“后”,最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会意字。本义是君主,帝王;后又表示先后。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说文中发现,“后”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6. 复字草书法写法图片大全

  对联常识:对联平仄  作者:佚名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  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  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  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  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1、句脚平仄正格举例  二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三句联: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四句联: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平)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2、句脚平仄变格举例  民意顺,国运兴,四海讴歌称盛世(仄平仄)  春风和,日色丽,九州景物换新颜(平仄平)  此例句脚平仄没有遵循“两两交替”规则(没有从“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截取),故为变格。  四句、五句及以上的长联,有时为了联意需要或者运用特殊联格的缘故打破“两两交替”规则,即为变格。例: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识、值、夕,古韵仄声)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句脚押韵)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拆词分总)  循规曰圆,循矩曰方。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或舍圆求方,或舍方求圆,圆方岂可随心变。  明事为觉,明知为悟。错觉非觉,错悟非悟。有以觉求悟,有以悟求觉,觉悟缘由阅世来。(觉,古韵仄声。普通话jue2平声)  (句脚越递)  3、句中平仄正格举例  一言句:  旧(仄)  新(平)  二言句:  诗癖(平仄)  画痴(仄平)  看水(仄仄)  听泉(平平)  三言句:  独生子(平平仄)  特种兵(仄仄平)  龙胆草(平仄仄)  马兰花(仄平平)  四言句:  四方来宝(仄平平仄)  八路进财(平仄仄平)  恩来立志(平平仄仄)  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  无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一  百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  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八方盈正气(平平平仄仄)  四化涌春潮(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二  六言句:  梅报九州春讯(平仄仄平平仄)  ——六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  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一  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碧海红霞辉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东风旭日荡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二  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拆分后按每个分句的字数套用上述规则即可。不再举例。  4、关于句中平仄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  此规则的要点在于:只注重双音节词组第二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一个字则可以灵活处理)。  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以“两平”或“两仄”起头的格式中,且单言句不计最后一字。  具体说(上联):三言句“一不论”(□平仄),四言、五言句“一三不论”(□平□仄、□仄□平仄),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论”(□仄□平□仄、□平□仄□平仄),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两句以上的多句联另论。  举例:  柳三变(□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仄)  张九成(□仄平。正格应为:仄仄平,此例变格:平仄平)  风清云静(□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平平平仄)  九州溢彩(□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平仄仄)  四言句特例:  百花齐放(□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实为:仄平平仄,符合第一平仄杆,反而为正格)  明月几时有(□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平仄仄平仄)  我欲乘风归去(□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平平平仄)  电信九州枢纽(□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仄平平仄)  草亭闲坐看花笑(□平□仄□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平仄仄平仄)  “一三五不论”变格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1)忌孤仄/孤平  孤仄/孤平导致联句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一般应在五言、六言、七言联句中避免此问题。  如何避免孤仄/孤平?记住一句话:不能只对第三字作变格。以上联为例:  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六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七言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平平平仄平平仄(第四字犯孤仄,下联孤平)  此外,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也不能只对第一字作变格:平仄平平仄。如此上联犯孤仄,下联犯孤平。  (注意:五言、七言句孤仄/孤平的概念是不含最后一字。)  纠正孤平/孤仄的办法:将其他单数位置的字也酌情作变格处理(其依据正是“一三五不论”规则)。例:  明月几时有(平仄仄平仄)  重见六朝名胜(平仄仄平平仄)  前途无限未来日(平平平仄仄平仄)  (2)忌三仄尾/三平尾  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样是“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  切记: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种律诗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变格处理。否则就会在上联出现“三仄尾”,下联出现“三平尾”:  平平仄仄仄(下联: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平)  因此,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和三仄尾/三平尾的禁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字作变格,七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三字作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二:特殊联格  在很多特殊联格中,其平仄运用可以视作马蹄韵的变格,这些特殊联格包括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另外,上联全仄、下联全平联句也是很典型的变格。在这些变格联句中,平仄安排几乎没有了任何规律。  举例: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复字格,上联全仄)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复字格)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回文格)  管他三七二十一  醉我三百六十五  (谐趣、数字格。联脚上平下仄,极为特殊)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此联联脚上平下仄,实因联意需要)  逝水载往事此去不返  新人说真情常来重游  (全平对全仄,古来有之)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  (同音异字格。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本来是变格出句,但是对句做到与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体对仗十分工整,给人一种物极而反的完美感)  另有一些规则此处略去。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7. 复字草书欣赏

白云对(蓝天);朝霞对(夕阳);采菊对(栽松);下雨对(起风);聪明对(愚笨);明月对(红日);

青山对绿水;长江对黄河;三分天下对一统江山;骑马上缙云山对坐轿去开封府。

扩展资料:

对联的分类

按用途

1、通用联——如春联,

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3、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4、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

5、挽联: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6、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8、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9、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

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按字数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8. 复字草书写法图片

急就章》又名《急就篇》,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作。

全文共一千三百九十四字,洋洋大观,无一复字,为童蒙识字之书,文词雅奥,非他蒙学诸书可及。   《急就章》相传为皇象所书。皇象(生卒年不详),字休明,三国吴时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官至待中,青州刺史。其书师法杜度,精篆,隶,最工章草,笔势沉着痛快,自然纵横,有“实而不朴,文而不华”之评。   本书是中国碑帖经典系列中的一册,书中收入了汉代名碑《急就章》全文拓片。《急就章》相传为皇象所书。皇象(生卒年不详),字休明,三国吴时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官至侍中、青州刺史。其书师法杜度,精篆、隶,最工章草,笔势沉着痛快,自然纵横,有“实而不朴,文而不华”之评。   该书印刷精美,较好地再现了原作,是书法爱好者的极佳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