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东科学院能源所是什么单位?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隶属于山东省科学院,是山东省唯一的综合性能源研究机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创新联盟理事单位,山东省节能协会副会长单位。
研究所立足服务山东能源科技与能源经济,着眼未来发展,致力于能源节约、可再生能源及环保技术的综合研究和技术服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节能技术、生物质能源、能源互联网、太阳能、储能电池材料、先进能效及低碳能源政策研究等。
现拥有国家秸秆气化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山东省生物质气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能效与低碳工程实验室、山东省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研发平台。先后承担各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基金及省重大专项等课题200余项。荣获“全球能源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级等各级高等次科技奖励70余项。
现有职工100余人,其中具有*********称号以及山东省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0余人,建立了以高端专家为领军人才,以博士、硕士和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的高水平研发团队,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已与美国、澳大利亚、白俄罗斯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依托研究所成立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采用科教融合的模式培养适应国家能源领域快速发展要求的高级研究应用型人才;在相关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
二、产教研融合什么意思?
此中说法通常是对于教育和科研院所提出的,产教研融合顾名思义就是将生产(企业)、教学(学校)和研究(研究所)三者合成一个整体。这是近几年提出来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教育发展方向。可以做到学中做和做中学,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不断学习。
三、高新技术产业融合例子?
筑巢引金凤,搭建产研“新平台”
“同学们好,我现在在郭屯煤矿,今天晚上我们学习《高级地理信息系统》第三章……”这是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毛善君通过视频连线为远在北京的同学们讲授课程。这是他来到地处“牡丹之乡”——菏泽煤电公司郭屯煤矿的第二个年头,像这样把北大课堂“搬”到矿区,已成为常态。
从“象牙塔”到生产矿区,毛善君的梦想就是把他研究出的“透明化自适应采煤技术”尽早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跑井下问需、到头面测量、盯现场测试,反复打磨技术设计应用方案,驻矿开展“老母鸡”式研发成了他和团队成员工作的真实写照。
“搞科研不能局限于实验室里做研究,还要实地了解掌握一手情况。特别是搞煤矿智能化,更不能脱离矿井生产实际。”毛善君告诉记者,郭屯煤矿3301智能化工作面应用较早、运行成熟,是透明化智能工作面开采技术研发较为理想的“试验田”。
之所以“理想”,还因为有了临矿集团、菏泽煤电公司一众企业家的“招贤纳士”“引凤入巢”。
早在2018年,菏泽煤电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存禄便对毛善君团队最初提出的透明化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技术设想十分看好,敏锐地意识到这将会成为未来煤炭工业智能开采的新方向。
为争取到该项目“落户”矿区,更为了留住毛善君科研团队,该公司在郭屯煤矿成立了智能智慧研究中心,在科研条件创设、技术力量支持、实验设施配套、生活服务配备等方面,想方设法创造一流条件。
随着智能智慧研究中心发展,他们不仅与多家高校院所、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产学研联系,而且与多名矿业界院士专家建立了稳固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以蒋宇静院士山东省院士工作站、毛善君教授透明化工作面研究所、何满潮院士“110工法”应用研究所和5个研究中心为主体的“一站两所五中心”架构。
“边栽梧桐树边引金凤凰,不仅能让教授、专家紧盯生产一线问需,更有利于打破高新技术壁垒,实现跨领域、多学科的充分‘混搭’,联合攻关。”李存禄介绍道。
郭屯煤矿透明化智能工作面开采技术,融合了地质、测绘、通信、控制等多种学科的先进成果,其中有多项来自于“一站两所五中心”提供的技术支持,极大地释放了科技协同、溢出效应。
“‘企业家’重点负责项目设立、目标确定、科研配合及成果应用,‘科学家’着重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技术攻关实现既定目标,‘两家’融合必将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临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孝孔告诉记者,临
四、大数据学科?
大数据(big data),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大数据属于数学一类的专业。相关专业名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等。大数据是众多学科与统计学交叉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大数据牵扯的数据挖掘、云计算一类的,所以是数学一类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