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围绕 聚焦)

虚拟屋 2022-12-21 06:40 编辑:admin 299阅读

1. 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

铁幕装置与核弹铁幕装置能保护一小片区域内的坦克和建筑,暂时让他们无敌,但范围内有步兵会立即被杀死核弹就是攻击一大片范围内的敌人,属于聚焦伤害,就是离爆炸中心越远伤害越低,核弹一般不打建筑,而是攻击单位密集区,另外核弹会造成几秒的核辐射,基本可以秒杀步兵,并能对坦克造成一定伤害,对建筑无效

2. 围绕 聚焦

热搜,拧心聚力,众星捧月

3. 什么聚焦,什么防控

佩戴全焦近视防控镜通常是好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视眼镜的技术创新和材料越来越多样化。根据中国人的面部特征和视网膜曲率的分布,全焦眼镜特别采用眼睛仿生设计,使视觉物体成像更清晰地落在视网膜上。

全焦近视防控镜片质地轻盈,可有效减少长时间佩戴带来的压力,在相同折射率、相同直径的情况下,全焦近视透镜的边缘厚度更薄,受力更好可以更清晰、广泛、舒适地观察物体。

4. 突出 聚焦 强化 围绕

三个聚焦一个加强,聚焦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中央重大决策布署情况,督促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为党的各项事业履职尽责,聚焦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加大整治力度,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组织力欠缺问题,推动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保垒作用。

加强对上级巡视巡察审计等监督发现问题的监督检查,完善制度,提高真正实效。

5. 聚焦 关键

一是聚焦总体稳定前提,调整优化现有政策。按照“四个不摘”和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要求,对现有特惠性扶贫政策进行分类优化调整,继续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兜底保障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强化有劳动能力脱贫人口产业就业支持政策,兜牢无劳动能力脱贫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确保在政策上平稳过渡。

二是聚焦“三类户”群体,全力做好动态管理和帮扶。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管理帮扶,共计对6.3万户18.6万乡村人口进行全面摸排,从人均纯收入、医疗、教育、住房、安全饮水、稳定就业、产业收入、残疾情况、各类灾害、交通事故等突发情况等方面对农户进行摸排,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进一步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紧盯因病、因残、重大灾害、突发事件等易返贫致贫关键因素,常态化开展帮扶工作,以“帮扶干部走访预警机制”压实帮扶责任、“行业信息比对预警机制”压实行业责任、“农户自行预警申报机制”实现未返即防,做到即时发现风险、及时跟进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三是聚焦乡村特色产业,以项目助力乡村振兴起好步。按照“突出产业、依托存量、兼顾增量、形成资产、突出带动”的原则和项目编制工作要求,补充完善161个入库项目,总投资33.57亿元。围绕发展布局,集中安排资金支持县市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实施肉牛振兴行动、肉羊增产行动、生猪增产行动、家禽养殖发展行动,编制2021年项目计划16个、计划投资1.35亿元,均为产业类项目。根据已到位的3534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率先启动5个产业发展项目。立足各县市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天莱牧业、天山果业、精杞神、赛湖渔业等龙头企业,聚焦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旅游业融合发展目标,完善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以产业发展示范带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起好步。投入5亿元地债资金实施8个项目,支持8个示范乡镇、25个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等方面的建设,通过培育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开好局、起好步、推进全州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同时,抓好2013年以来已形成的11.41亿元扶贫资产管理,突出57个小型生产经营性扶贫项目的运营管理,加强带贫益贫机制建设,通过订单带动、利润返还、劳务合作等形式,带动脱贫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实现致富增收。

四是聚焦乡村人口就业,不断提升脱贫群众收入水平。坚持以就业和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为导向,统筹整合人社、农业农村、畜牧兽医、农机等部门培训资源,有序压茬开展电焊工、面点师、保安员等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脱贫群众就业增收技能。紧扣产业发展布局,以就业增收为导向,在精准供需对接、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公共服务上狠下功夫,依托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产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家政、托幼、康养、物流等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建立转移就业联合工作组定期定向为企业输送务工人员,引导脱贫人口到卫星工厂、扶贫车间等稳定就业。全面梳理公益性岗位用工情况,优先兜底保障脱贫家庭劳动力、农村低收入群体到公益性岗位就业,鼓励支持机关事业单位自聘岗位优先吸纳脱贫劳动力,今年以来共转移脱贫劳动力4836人实现就业,其中1112名脱贫劳动力通过转移乡村公益性岗位实现稳定就业,较上年同期稳步增长。

五是聚焦乡村文明建设、持续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采取“巡回示范宣讲+全覆盖宣讲+一对一宣讲”等方式,从点到面完成脱贫群众的感恩励志教育全覆盖,与各族群众共话脱贫后的美好生活、树立勤劳致富的价值取向,从思想上拔除穷根,增强脱贫群众自我发展动能。创造性地将民族团结“微行动”作为推进脱贫群众感恩教育、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载体,共开展各类巡回报告461场次、入户走访政策宣讲7196场,生动展示了脱贫攻坚成果和脱贫群众的美好生活。认真筛选各级各部门在近年来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召开自治州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对100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80个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切实引导各族群众学习典型、争做典型,持续激发了脱贫群众奔向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

6. 围绕 突出 聚焦

“一问责”:是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重点解决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不力,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不力,维护党的六项纪律等三个方面问题,抓住典型,严肃问责,公开处理,倒逼“两个责任”落实。

“八清理”具体包括:

1.对“放管服”改革不到位问题进行清理。重点解决简政放权改革不到位、商事制度改革不到位、清单管理制度改革不到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优化政府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最大程度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对项目落地难问题进行清理。对照中央和河北省有关政策要求,聚焦解决市场主体反映的审批效率不高,土地、资金及相关配套要素供应不及时,承诺条件不兑现,服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促进项目尽早落地投产。

3.对政事政企政会职责不分、谋取不当利益问题进行清理。全面清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存在的政事、政企(事企)、政会不分,职责不清、管理不严、违规兼职、权力寻租等问题,进一步转变职能、严格管理、优化环境。

4.对落实治霾措施不力问题进行清理。围绕省委、省政府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工作,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着力解决制度措施不健全、工作执行不到位、监管责任不落实,完成任务疲于应付、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问题。

5.对脱贫攻坚政策不落实问题进行清理。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清理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脱贫攻坚政策不落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脱贫质量和贫困群众获得感。

6.对招标投标不规范问题进行清理。对2016年7月以来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不规范问题进行回头看,对2015年10月以来政府采购项目招标投标、药品集中采购不规范问题进行专项清理,进一步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7.对设立“小金库”等违反财经纪律问题进行清理。在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社会团体,依法依规、全面清理未按规定审批开设银行账户或公款私存设立“小金库”问题,以及超标准超范围支出等问题,切实严肃财经纪律。

8.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进行清理。聚焦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全面清理和纠正“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促进全省各级干部讲政治守纪律、强担当转作风、优服务提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