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芝千字文草书
莉字的草书写法:;博洋草书3500;于右任标准草书;腾祥伯当草书;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基本内容包括:;
一,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
二,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
三,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2. 张芝草书图片
1、以草书名世的书法家是张旭。
张旭,唐代书法家。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
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
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
2、以草书著名的书法家怀素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
3. 张芝草书千字文原贴
写草书的话一定要打好基础,我建议是一步一步慢慢来。先一定要把楷书练好,只有楷书底子牢靠才会有进步的大空间。楷书有了一定底子就可以着手于行书了,行书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然后你可以行书—行草—小草—大草这样的顺序来写。 草书的帖子也写几个供参考:孙过庭《书谱》、王羲之《十七帖》、智永《真草千字文》。千万不要好高骛远一来就什么张芝,怀素,张旭。
4. 张芝的草书书法字典图片
草书是张芝写出来的。
今草起于何时,又有汉末张芝和东晋王羲之、王洽两种说法。从传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汉简、汉砖看,在汉末以八分书为正体字的同时,已经出现近似真书的写法。草书也会随之变异。
略晚于张芝的草书家崔瑗作《草书势》,对草书有“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绝笔收势,馀纠结”、“头没尾垂”、“机微要妙,临时从宜”的描述,可见汉末的草书笔势流畅,已不拘于章法。书体演变本来没有截然的划分。
说今草起于张芝是从新体的萌芽看;说今草起于二王,是着眼于典型的形成。
5. 张芝草书集
草书四大家
1、张芝,他是早于王羲之的书法,也是王羲之顶礼膜拜的狂草大师。他将草书第一次推向了艺术的巅峰,并创造了一线贯通的一笔书。被后世其他草书大家采用沿袭至今。
2、怀素。他也是一代狂草大师,他的原创性很多,也制定了狂草书法笔法和基础,后世只是在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再加工。怀素10岁就出家成为僧人,他的传世狂草作品很多,如《自叙帖》《怀素四十二章经》等等,都是他的著名作品。
3、张旭。历史上说的张长史就是他,他也是“饮中八仙”,他的草书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张旭的狂草也从剑舞中悟出,张旭的狂草突出了狂逸的表现力,与怀素并称“颠张狂素”。
4、黄庭坚,他也是一位狂草大师,其实明朝的祝枝山(允明),他的狂草也是一绝。
6. 古代张芝草书欣赏
《今欲归帖》草书,传为张芝之作,或为唐张旭所作,选自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大观帖》。结字大小不求一律。如果把第一行的“之”放在一起,是会令人咋舌的,但它们在此作中并无不妥之处,可见作者高超的整体把握能力。
通篇来看,行气流畅,气势贯通。仔细审视,相连之字并不多。其中微妙是很值得我们体会的。
7. 张芝草书欣赏
张芝被称草书之祖 历代书法大家誉称张芝草书为“一笔书”,尊称张芝为“草圣”
8. 张芝草书书法作品欣赏
“草书之祖”是张芝。他将字字独立的汉代的章草书法,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创新,变成了可以上下连绵不断的“一笔书”,开创了大草、狂草的新写法,让草书的艺术表现能力达到了顶峰。
他的传世代表作品《冠军帖》,草书风格秀美劲健、飘逸洒脱,笔势飞动,连绵不绝,一是大胆的把草书的写法进行简化,完全成为一种书写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