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的书法字典草书
商至秦末(秦篆,又叫小篆)
特征:浑然入序
名家及代表:李斯《泰山石刻》
东汉(隶书)
特征:求度追韵
名家及代表:蔡邕《熹平石经》
三国时期(楷书)
特征: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名家及代表:钟繇《荐季直表》
两晋时期(行书)
特征:中和居淡
名家及代表: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
南北朝时期(楷书)
特征:多资多彩
名家及代表:魏碑《郑文公碑》
隋唐五代
特征:平正淳和、峻严方饬、秀朗细挺、深厚圆劲
名家及代表:丁道护的《启法寺碑》;《董美人墓志铭》;《龙藏寺碑》;《信行禅师 塔铭》
唐代(楷书)
特征: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名家及代表: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宋至明中
特征:尚意宣情
名家及代表:文征明《甫田集》
2. 古的书法字典草书怎么写
写草书有几个特点。若今草则是用笔每一点画不定起不定结,连绵势中可随机而作。结体不方正,要去楷则。每一字均为整章一部分。草字都是约定俗成的有它独特的造型,而内涵造构同真书一样严谨,外草而内正,絲毫不能信手而为,要遵守书法艺术的规则,无论是个字或成章。草书一般:分大草小草。大草连绵性大:小草独立性大。至于章草乃是隶书嬗变而来的,点画有隶意,且有燕尾特点,草字构体古型。大:草以怀素自序帖,张旭草书四帖等为模式。小草以王右军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怀素千字文等为模式。章草以索靖月仪帖,宋克千字文等为模式。从书史上看草书名世者极少,除以上名家外,著名的尚有宋黄山谷,元康里巙::,明祝枝山徐渭傅山,清王铎张瑞图等。因为草书艺术以抒发艺术家情性为主内涵,字型独特,超脱于世俗大众审美认知之上,所以,草书如阳春白雪一般仅供文人行家欣赏。也可以说书艺的两极的一端是草书,艺术情性的极至顶峰表现便是草书。不过有一点必须强调,无论今草或章草,基础功法是头一件重要的,少了便成了鬼画符。
3. 古代书法草书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三个人被称为:“草圣”,一个是后汉时期的张芝,一个是唐代的张旭,和怀素。 "草圣"一般较多是指张旭 。
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 自为"张有道"。好书法,最擅章草。张芝曾临池学书,池水为黑,家中衣帛书而后练,于此可见其功力之深 。被后人称赞 "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尊为"草圣"。 张芝在书坛上,一直享有极高之草圣地位。《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龙 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
张旭 (658--744 )。字伯高,号季明。唐开元吴(今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曾任常熟尉。善书法,以草书为最,时人称为"草圣" 。相传他喜饮酒,常于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甚或用头发沾墨作书,因称"张颠"。他把当时流行的"今草"书体,发展成为笔法放纵,字形繁多变化的"狂草"书体,做到笔未落而意在先,书虽尽而心相连,成为我国狂草书体的奠基人。传说颜真卿曾向他请教楷书。怀素和尚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草书,而以狂草得名,被称为"以狂继颠"或"颠张狂素"。张旭草书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被唐文宗赞为"三绝"。张旭也能诗,长于七绝。留传下来的书法,正书有碑刻《郎官石记》,草书散见历代集帖中,墨迹有《草书古诗四帖》。张旭在常熟城区的住地,名醉尉街,沿袭至今。旧居后有洗砚池。另周神庙弄有草圣祠。
也有人称怀素是草圣,但称他作狂草的人更多。怀素(725年-785年), 字藏真,长沙人(另一说零陵人),俗姓钱,唐朝僧人、书法家。精勤学书,以善狂草出名。唐朝人称他为醉僧。
4. 古字的草书写法
hū:初出摴櫖摢樗出岀榋貙。
chú:助除厨锄雏橱藸幮豠櫉躇犓锄耡刍蒭媰蟵蹰滁鉏耝蒢鶵蜍厨趎橱躕篨刍雏。
chǔ:储处楚础储齼杵楮璴禇齭濋础褚処椘檚处。
chù:畜处触矗歜豖傗炪黜嘼怵绌搐菆欪諔俶滀閦処竐憷臅斶触亍泏鄐儊珿埱竌慉绌敊。
chu:橻。
汉字介绍:
广义的汉字指从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以及派生的行书)等的文字,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
汉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先民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现在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准,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
5. 起草书书法字典
以上为行书的写法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折叠用笔特点黄东雷行书作品集黄东雷行书作品集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2]以欤侧代替平整;[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5]以圆转代替方折;出字在《新华字典》中的意思解释和说明chū(1)<动词>由内向外走,与“入”相对。《国殇》:“~不入兮往不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又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出来。《中山狼传》:“先生举手~狼。”(2)<动词>付出;支付。《礼・王制》:“量入以为~。”(3)< 动>出发。《肴之战》:“吾见师~,而不见其入也。”《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4)<动词>脱离,离开。《梅花岭记》:“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世入世之面目。”《红楼梦》:“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家。”(5)<动词>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张衡传》:“永和初,~为河间相。”《琵琶行》:“予~官二年,恬然自安。”(6)<动词>发出,发布。《屈原列传》:“每一令~,平伐其功。”(7)<动词>出产。《捕蛇者说》:“殚其地之~,竭其庐之入。”(8)<动词>出现,发现。《教战守策》:“战者,必然之势也。…… 不~于西,则~于北。”《醉翁亭记》:“……水落而石~者,山间之四时也。”(9)<动词>超出,超过。《师说》:“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 《冯婉贞》:“敌~不意,大惊扰。”(10)<名词>花瓣。任�P《述异记》:“花杂五色,六~。”(11)< 名>古代戏曲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出尘】1.超出尘俗。孔稚��《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际,潇洒~之想。”2.佛教用语。脱离烦恼的尘俗。《四十二章经》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门,~罗汉。” 【出贷】出钱。【出�x】1.皇子出就封国。《南齐书・江谧传》:“诸皇子~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2.指阁臣出任外职。《梁书・江�`传》:“初,王泰~。”3.公文出嫁。元稹《七女封公文制》:“虽��华可尚,~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用为女子出嫁的通称。【出官】京官外调。【出降】1.公主下嫁。2.指宫女出嫁。【出没】1.隐现。2.出入,不一致,不相符。【出妻】遗弃妻子。《荀子・解蔽》:“孟子恶败而~,可谓能自强矣。”也指被遗弃的妻子。《仪礼・丧服》:“~之子为母期。” 【出首】1.自首。《晋书・华轶传》:“寻而轶败,(高)悝藏匿轶二子及妻,崎岖经年,既而遇赦,悝携之~。”2.检举;告发。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去来。” 【出赘】旧时指男子到女家成婚,成为女家的一员。
6. 古人草书字帖
1、蔡邕:东汉书法家。善于篆、隶,又创飞白体,精妙绝伦。
2、钟繇:三国书法家。字元常,三国魏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兼善各体,尤精小楷,开创了由隶书到楷书的新貌。和晋代王羲之并称“钟王”。
3、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世人尊为“书圣”。
4、王献之:王羲之的儿子,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以行草为能。
5、张旭:唐代书法家。以草书成就最高,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
6、欧阳询: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
7、虞世南:唐代书法家。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
7. 古今的草书
古今字是指文献中记录同一个词项而不同时代使用了不同字符的”历时同词异字“现象;古文字,古代的文字。在中国则特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文字,如甲骨文和金文还有蝌蚪文。今文字:汉语文字学概念,与古文字相对而言。以隶书为分水岭,通常将甲骨文、金文、小篆称为古文字,而将隶变以后的汉字称为今文字,包括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等。
8. 在草书书法字典
行书四大家:王羲之,欧阳询,苏东坡,颜真卿。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欧阳询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苏东坡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颜真卿唐代名臣、书法家。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扩展资料: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 行楷和 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 楷书、 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 弥补楷书的 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 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 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 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 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 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而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书法四大家
查看全部4个回答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黄道周小楷书法自钟繇出,又学王羲之而自成一家,成功原因有三点
黄道周是明末清初人,与王铎同时,自幼聪慧好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18岁起就进入讲堂开始为人讲学,23岁中进士,进朝为官,但因其性格耿直,一生于官场不顺,后隐退于市。黄道周从小学《易学》,懂数理,会天文,精书法,能绘画,工诗文,并有大量著作留于后世。因明亡而不屈,后被俘,仍在狱中写下三百余首诗,“出自忧愤,最为感人。”在书法方面,黄道周精于小楷、行书、草书和隶书,尤其是楷书和行书有过人之长。小楷方面,他以钟繇为师,后又学王羲之楷书,兼二者之长,形成了自己清雅劲健、秀气灵动的个人风格。如果说钟繇的楷书有古朴质拙、…
10 2019-07-09
中国书法四大家有谁?
中国书法四大家,一般的是指“颜、柳、欧、赵”楷书四体的创始人: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赵孟頫。 1、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 2、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 3、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4、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扩展资料1、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欧阳询早年学习王羲之的书体,传说他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 还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之深。后来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欧体”(也称“率更体”)。 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 :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 :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他是赵宋一个没落贵族,后来与元朝合作。赵孟頫等二十余人是至1287年(元二十四年)第一批被征召,其后,屡次征召江南士大夫,也有通过赵孟頫而求得利禄职位的。赵孟頫受到元代皇帝的宠爱,“荣际五朝,名满四海”,官至翰林学士,艺术上成为元代文人画的领袖人物。 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四大家
4 浏览2823 2019-04-22
书画史上的行书四大家指的是哪些人
1、王羲之、 欧阳询、 颜真卿 、苏东坡被称作行书四大家。 2、简介 1)行书四大家一: 姓名:王羲之 简介: 王羲之(303-361),中国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王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王羲之兰亭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现在住址存于革命老区山东临沂兰山区,受其影响命名了洗砚池街,且王羲之故居就在洗砚池街上。 2)行书四大家二: 姓名:欧阳询 简介: 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并有多人评论。 3)行书四大家三: 姓名:颜真卿 简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颜师古五世从孙 、颜杲卿从弟,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郡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创立“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4)行书四大家四: 姓名:苏轼 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3
9. 古字书法字典
并没有。
中国笔画最多的字笔画高达172画,由于该字比较少见,是一种古字,所以电脑根本打不出来的,这些字源于历史的演变,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