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狂草书法鉴赏
如何欣赏草书?
草书,是书法体系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书体,其变幻莫测,纵横跌宕,磅礴无极,不可端倪,蕴含了中国文人对天宇万物的拷问,也蕴含了旷达不羁,桀骜不群的文人风骨,然草书的实用和研究只在部分群体中衍行,由于草书体在实用中缺乏识别性和书写性,因此在推广和普及中存在滞塞,草书逐渐演变为字符为原体,点线为表现,以承载志趣,宣泄情感为主要的实用功能,延续至今。因此草书的欣赏也是一门相对专业的课题。愚以为以下几点可供参考交流:
一:格调
清包世臣《国朝书品》,将书法分为五品,即分别是“神品、妙品、能品、逸品、佳品”,草书分品亦然,(包先生在书中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此不赘述),然草书作为艺术,其品格分阶,相对感性,欣赏者对作品的感受不同,从而引起的共鸣不一,因此欣赏者本身艺术修为极其重要,从而衡量作品格调的高低。
二:字法
草成于汉 ,在隶书和篆书基础上演变而来,为了书写便利,字法和笔法都形成了较为抽象的符号演变,经过各代书法先贤的总结拓展,从而形成了以汉字本身为基础,以符号为空间载体的,新一套文字体系模型,衍生出了较为准确的“草书字符”;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两个部分,今草分为小草和大草(狂草),章草和小草基本字字独立,相对规范;然大草(狂草),点画连绵,省略极简,书者情绪波动相对较大,也由于书写惯性的影响,字符严谨度相对削弱,因此衡量一副作品的品质,字符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三:笔法
草书是以点线作为表现形式的,点线的质量、运动的轨迹、书写的节奏,情绪的控制、气韵的流露等方面,形成了草书独有的笔法体系,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黄山谷观船工划船,等等都是针对笔法的参悟,笔法的高妙为草书之骨也!
四:章法
草书(主要是大草)打破了“横成行,竖成列”的,传统章法体系,大开大阖,气象万千,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章法之眼由此而生也,到明清时更有“乱石铺街”之书论,字字大小相生,让揖有度,首尾呼应,轴线曲环,以达到自然成趣,无饰天成之境。
五:墨法
在古代关于书法的论著中,关于墨法的论述相对较少,然墨法在草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中国绘画中对墨的运用,有墨分五色:焦、浓、重、淡、轻,又有枯、干、渴、润、湿的用墨之论,愚以为草书亦然,高妙的墨法运用,让作品神采更具,王铎的涨墨,林散之的枯木逢春的墨法,都让他们在书法史中,书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一个草书家,胸中都有一副气势磅礴,高远豪迈、酣畅恣意、超尘脱俗的大草书......
2. 狂草书作品
我觉得他们是怀素和欧阳询
3. 狂的草书书法
书法狂书是张旭创造的。
狂草,属于草书最放纵的一种,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正如李志敏所说:“临于池,酌于理,师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后始入草书妙境。 ”
在中国古代书论中,不论是对篆、隶、行、楷,还是对草书的论述,大多是以自然景观或某些现象作比,加以形容和描述,读者要靠一种生活感受、生活经验去领悟,才能欣赏和理解。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张旭出生于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学有所成后为吴道子、颜真卿等钦慕;年长后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大约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约七十五岁。
在书法方面,张旭勤于观察客观事物,善于将客观的自然物象与个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4. 名家狂草草书书法欣赏
王羲之罕见版本《兰亭序》,全篇用草书写成,书法界没几个人见过!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说321年—379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5. 书法狂草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笔法流畅,但不失法度。
6. 狂草书法欣赏
答雪压冬云白絮飞是毛泽东主席诗七律冬云即: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驱英雄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全诗草书书法大气磅礴,行云流水,刚劲有力。诗句,书法各有千秋,好诗好字。
7. 狂草书法鉴赏图片
一、“草圣”张芝
后汉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好书法,最擅章草。张芝曾临池学书,池水为黑,家中衣帛书而后练,于此可见其功力之深。被后人称赞“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尊为“草圣”。张芝在书坛上,一直享有极高地位。《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龙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
冠军帖
释文: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二、张旭
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卒于玄宗天宝九年(750),张旭苏州人,字伯高,一字季明。善草书。时以李白诗歌,裴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为人桀骜狂放,精善草书,不治他技,为人豁达,嗜酒,世号“张颠”。明瓒《云林集》谓张旭草书《春草帖》锋颖纤悉,可寻其源。而麻纸桦煤,古意溢目,真足为唐人书法之冠。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
《草书古诗四首》,辽宁省博物馆藏,墨迹本,五色笺,凡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传为张旭狂草之作,极为珍贵。其内容,前两首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疑为伪托)。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今人郭子绪云:“《古诗四帖》,可以说是张旭全部生命的结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民族艺术的精华,永恒美的象征。”
三、怀素
怀素字藏真,今湖南长沙人。俗姓钱。自幼出家为僧。生于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卒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唐代明僧,为玄奘三藏法师之门人。于经禅之暇,颇好笔翰,尤好草书,自言得草书三昧。于故里零陵,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挥毫作书,因名所居曰“绿天庵”。好饮,酒酣兴发,到处挥毫,人称为醉僧。以草书著名。是继张旭之后又一位狂草艺术家。唐吕总《续书评》云:“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宣和书楷》卷十九谓:“怀素草书,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任何一种书体都有这种草化的结晶,如篆草,章草,今草,行草,狂草,从狭义而言,是“解散隶法,用以赴急”的结果。
怀素自叙帖
《自叙帖》唐书法僧怀素草书。中华第一草书。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698字。书於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首六行早损,为宋苏舜钦补书。帖前有明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后有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邵周、王囗囗重装题记。钤有“建业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许国后裔”、“武乡之印”、“赵氏藏书”、“秋壑图书”、“项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统鉴赏”等鉴藏印。
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书的赞颂。《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明文徵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四、王 铎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