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与行书字体图片大全(行草与行楷字体图片)

虚拟屋 2022-12-26 00:01 编辑:admin 162阅读

1. 行草与行楷字体图片

汉字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出现过5种主要字体,即人们俗称的:真、行、草、隶、篆。这5种字体,在中国书法史上都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真书,又称正书,也称正楷、楷书。在真、行、草、隶、篆5种字体中,真书是产生最迟的一种,直至今天人们仍在使用它。真书的出现,是在汉代隶书和草书使用阶段开始产生的。它的优点:一是方便书写,简省改变了隶书的波磔;二是匡正了草书的无固定标准、结构不严密的弱点。总之,真书在汉代末期出现时,就逐步舍弃了篆书与隶书的环转笔势。它的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易认易识,为人们所乐于接受,就成了书写的楷模,所以又称做楷书。由于真书的应用范围广泛,书写时可大可小,又有小楷、中楷、大楷、榜书等不同的功用和称呼。

行书,是一种处在真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它比真书书写起来迅速,比草书字体容易认识,在日常应用和书法活动中被大量使用。在行书当中,按照它的书写形态区分,偏于楷法的称为“行楷”,草法采用多的则称为“行草”。

草书,是人们在书写实践中为了追求方便、快捷而创造出来的,以后在书法艺术活动中,为历代书法家所重视,得到不断地发展。草书是伴随着隶书同时出现的,约产生在秦、汉两代相交的阶段,称为“草隶”,就是书写潦草的隶书。以后又由“草隶”发展到字形较为成熟的每字独立不相连的“章草”。相传在汉末时,书法家张芝又把“章草”字的隶书笔意舍弃,采取偏傍相互借用,书写时使上下字之间的笔势牵连相通,创造成了至今仍在流行的“今草”。俗称的草书,一般就指“今草”这种字体。唐代的书法家张旭与怀素在写“今草”的过程中,更把草字加以放纵,书写时笔势连绵,一笔写出连带的数字,字形的大小偏正变化多样,又形成了“狂草”。

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一种字体。它简化了篆书的繁难字形,又把篆书的圆转笔画变为接近方折,在字形的结构上完成了由象形性变为笔画性的演化,书写时比篆书方便,为以后真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隶书的出现是在战国末期,早期的隶书还存有篆书的形迹,发展到东汉时已完全成熟,并被广泛使用。隋、唐以前把隶书称为正书,唐代有“今隶”字体,指的是真书。

篆书,一般指的是包括大篆与小篆两种字体。大篆是早期的篆书,又称籀书,主要是指青铜器和石鼓上的古文字。大篆宽泛的涵义连甲骨文字也算在其间,可知大篆是一种字形并不一致的字体。小篆,又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统一文字的结果。秦代是以小篆作为正字使用的,它结束了秦以前文字混乱的局面,汉字的规范性也是自小篆出现后开始的。

2. 草行楷字体对照

行书田字,中间十字的笔顺应该是先写横,再写竖,图中的行书田字却先写竖,再写横,与收笔横连在一起,像写土字的行书一样了。这也是可以的。顺便说一句,这本字帖上的楷、行、草字体还不错。

3. 行楷和行草对照图

楷书快写书法理论设有这种提法,叫楷就是要一丝不苟地一笔一画按笔法写,而且要入流入派,不是任意挥洒。

行书写的近似于楷且运笔简捷,多弯转少顿笔,顺势行笔,称之为行楷,其实也不是楷书快写,也是按照行书运笔方法书写。行书最大特点是前后呼应,笔断意连,如行云流水。

4. 行楷草书法欣赏图片

1、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

2、行书贵行,即笔毫不论着纸与否都在运行,即上一笔的收笔和下一笔的起笔之间有着明的或暗的联系。行书的笔法具有自然、流畅、联带、呼应、简便的特点。

3、行草是界于楷、草之间的一种书体,它没有像篆书、隶书、楷书那样有相对的固定的结体笔画,它根据简便和草化的程度,分为行楷和草楷。

4、草书比行书又进一步简化,称“一笔书”。它既有楷书的骨架,但已经“删繁换复笔速带”字的结构,和形态都有着极大的变化。为了运笔简洁方便,加快书写速度。

5. 行草 行楷

行书和行楷都适合成年人练。首先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写不好楷书行书是练不好的,所以必须把楷书练好,形成一种风格,甚至要入帖出帖,只有楷书达到炉火纯青,行书自然水到渠成。

另外,行书与行楷在书体分类上都称为行书,写的草一些,称之为行草,写的工整些称之为行楷。

6. 行草与行楷字体图片大全

这么说吧,楷书其实是由隶书演化来的,通俗的说都是及其规矩的字体,楷书和隶书写起来慢是因为对笔画和结构的要求极高,楷书就不多说了,隶书其实可以追溯到竹简上的文字,结构较扁平,每一个字中的主笔画会有类似雁尾的处理,具体参见《曹全碑》等。

行书是楷书的较为快速的写法,会出现我们所谓的“连笔”,追求整体行云流水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写的比较规矩,参见赵孟頫《三门记》等;草书比较有特色,偏旁部首会有固定的草书符号,写法上追求简化,具体可参见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等。学书十年,这些都学过。好久不写了,如果说的不好请见谅,也可以继续问我~~

7. 行书,楷书,草书,行楷,行草的图片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章草,是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是早期的草书,始于汉代,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不连写。

今草,是一种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适应隶书向楷、行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成为更加自由便略的草体。

狂草,属于草书最放纵的一种,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楷书是从隶书(包括草隶)演变而来的,始于东汉,通行至今。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8. 行草与行楷字体图片区别

楷书是工整的,是基本的,行楷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的带有行草的味道,但又不失楷书的基本,行书是有点草的感觉,写的时候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字字连接。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行楷,也称“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法则),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或曰:是汉字在楷书基础上简约书写笔画、增强书写映带、表现书写意趣以适当加快书写速度的,少量改变书写笔顺,且具较强易识、易学特征的实用性手写体字体。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9. 行草书法字体

行草书法有两个含义:一般指字的写法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另一种情况是指一幅书法作品整体是行书与草书的结合,即有的字是行书写法,而有的字是草书写法。

行草书法有以下特点:

行笔增速:行草书法有别于楷书的一个特点,就是行笔加快。因为行书多数是用在起稿、写信上,一边构思文章一边写,想好了就很快地书写下来,这样用楷书写就跟不上思路。古代有些流传下来的书信、文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行笔速度所表现出的效果,可使笔画来得流动奔放。

楷草相间:行草书法在笔势上有附钩和少量的牵丝,在体势上又楷草相间,楷草的比例可以没有一定,楷书多的称为行楷,草书多的称为行草。

复购增多:行草书法的速度快,笔画与笔画相连接的地方,能带出一个小小的附钩,使笔画更为流畅、活泼,互相映带照应,气势也更为连贯。行书以附钩映带左右,有时也可用游丝牵连,但不宜过多。上下两字之间,可以笔断意连,这是与写草书不同的地方。

10. 行字草书图片

望字的行草书写法如下,供参考。

11. 行草与行楷字体图片对比

行楷和行书是有区别的,但同时行楷也是行书中的一种。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以辨认而产生的。艺术而不潦草,气势而不僵硬,笔画灵动,书写速度高又漂亮,适合于日常书写。

行书结构特点:大小相兼。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行楷,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是汉字在楷书基础上简约书写笔画、增强书写映带、表现书写意趣以适当加快书写速度的,少量改变书写笔顺,且具较强易识、易学特征的实用性手写体字体。

行楷的用笔则灵活、方便,一般不需要逆锋、顿笔、停笔等严格的运笔,不强调用笔中更多的提按、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