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草书怎么写(楷草书怎么写好看)

虚拟屋 2022-12-26 05:02 编辑:admin 259阅读

1. 楷草书怎么写好看

说的对。

楷书不易快写,即使非常熟练,楷书的笔法决定了,也不会写得很快。

行书和行楷,则可以快写。

2. 草行楷怎么写

汉字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出现过5种主要字体,即人们俗称的:真、行、草、隶、篆。这5种字体,在中国书法史上都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真书,又称正书,也称正楷、楷书。在真、行、草、隶、篆5种字体中,真书是产生最迟的一种,直至今天人们仍在使用它。真书的出现,是在汉代隶书和草书使用阶段开始产生的。它的优点:一是方便书写,简省改变了隶书的波磔;二是匡正了草书的无固定标准、结构不严密的弱点。总之,真书在汉代末期出现时,就逐步舍弃了篆书与隶书的环转笔势。它的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易认易识,为人们所乐于接受,就成了书写的楷模,所以又称做楷书。由于真书的应用范围广泛,书写时可大可小,又有小楷、中楷、大楷、榜书等不同的功用和称呼。

行书,是一种处在真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它比真书书写起来迅速,比草书字体容易认识,在日常应用和书法活动中被大量使用。在行书当中,按照它的书写形态区分,偏于楷法的称为“行楷”,草法采用多的则称为“行草”。

草书,是人们在书写实践中为了追求方便、快捷而创造出来的,以后在书法艺术活动中,为历代书法家所重视,得到不断地发展。草书是伴随着隶书同时出现的,约产生在秦、汉两代相交的阶段,称为“草隶”,就是书写潦草的隶书。以后又由“草隶”发展到字形较为成熟的每字独立不相连的“章草”。相传在汉末时,书法家张芝又把“章草”字的隶书笔意舍弃,采取偏傍相互借用,书写时使上下字之间的笔势牵连相通,创造成了至今仍在流行的“今草”。俗称的草书,一般就指“今草”这种字体。唐代的书法家张旭与怀素在写“今草”的过程中,更把草字加以放纵,书写时笔势连绵,一笔写出连带的数字,字形的大小偏正变化多样,又形成了“狂草”。

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一种字体。它简化了篆书的繁难字形,又把篆书的圆转笔画变为接近方折,在字形的结构上完成了由象形性变为笔画性的演化,书写时比篆书方便,为以后真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隶书的出现是在战国末期,早期的隶书还存有篆书的形迹,发展到东汉时已完全成熟,并被广泛使用。隋、唐以前把隶书称为正书,唐代有“今隶”字体,指的是真书。

篆书,一般指的是包括大篆与小篆两种字体。大篆是早期的篆书,又称籀书,主要是指青铜器和石鼓上的古文字。大篆宽泛的涵义连甲骨文字也算在其间,可知大篆是一种字形并不一致的字体。小篆,又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统一文字的结果。秦代是以小篆作为正字使用的,它结束了秦以前文字混乱的局面,汉字的规范性也是自小篆出现后开始的。

3. 草字的楷书怎么写

学书法先练楷书是大多数人都认同的观点,我也这么认为,因为楷书(欧楷颜楷等)中的基本笔法技巧,可以诠释其他书体的笔法技巧的,只要掌握理解了楷书笔法技巧,在写其他书体的时候就能够融会贯通的!如果还没有掌握楷书的笔法技巧,写其他书体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很多效果做不出来,其相应字体的味道和力度都不够,所以想写好其他书体楷书的基础是很重要的。虽然楷书不是最先出现的,但是它是集所有汉字技法特点于一身的浓缩体,所以楷书是基础。大凡能经得起历史考验而能被历代世人所推崇的书法大家,其楷书的功力都是很好的!像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颜真卿(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董其昌,郑板桥,王铎,华世奎等等。当然,并不是就可以说一定要完完全全练好了楷书才能开始练行书或其他其他书体,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想练好楷书也是需要多练多看其他书体来对比反观和理解楷书的,否则楷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又如何能理解好写好呢?!所以楷书练到一定程度就要练一下行书或其他的书体了,篆书、隶书、魏碑(实际上这些也是传统意义上说的楷书的)等都可以,练了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头练一下楷书,然后就这样交替着练。经过长时间的交替练习之后,就能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书法的传统技法了,写起字来自然会得心应手的!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各方面书法多看多学多悟,不要认为楷书重要我就认定它了,甚至就认定一种欧体或颜体了,一直就单一长时间的练,这样练就会被楷书所束缚,容易把字给写死,特别是写行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写出来的行书除了笔画是行书连贯的特点之外,整个味道还是楷书,这就很麻烦了。总之,练什么字体,哪个先哪个后,练多长时间,这个最好不要限定得那么死,学好书法是需要时间的,更是需要契机的,但是一定要坚持,否则就没有契机给你提高了!

4. 草用楷书怎么写

“草字头”笔顺:横—短竖—短撇。

草,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cǎo,最早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草”字基本含义为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统称,如草原;引申含义为粗糙,不细致,如草率。

在现代汉语使用中,“草”也常用作形容词,指粗糙;粗劣,如草略(马虎,疏忽)。

5. 楷的草书怎么写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6. 楷的草书写法

沈、浩、敏、健、妹、清、松的楷书草书行书隶书写法分别如下,供参考。

7. 草书楷写法

一: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如《武威医简》、《居延汉简》等。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现代。[3]

楷书有楷模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

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在楷书产生之前,我国的书法已产生了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大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时期除秦国之外的六国文字。小篆是秦统一中国之后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其他诸侯国文字,为便于书写而删繁就简、规范统一的,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的规范化书体。隶书是继小篆之后出现的又一代表性书体,它是在小篆的基础上产生的。隶书的产生是汉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义不仅在于汉字从此走向了符号化,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审美趋向,从而为楷书书法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并进而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开辟广阔的天地。

二:草书,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不论年代,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为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1]形成于汉代[2],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把汉代的草书称作章草。新体草书相对而言称作今草,其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由于字形太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不能像隶书取代篆文那样,取代隶书而成为主要的字体。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

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 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