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H抗原试剂盒(大肠杆菌H抗原)

虚拟屋 2022-12-17 00:35 编辑:admin 153阅读

1. 大肠杆菌H抗原

表面抗原是指包围在细菌菌体抗原外表的抗原,它的存在可干扰菌体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结合。肺炎球菌的荚膜抗原,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表面抗原如大肠杆菌的K 抗原、伤寒杆菌的Vi抗原等。

在淋巴细胞表面上能被特异性抗体(如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表面分子。由于表面抗原是在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产生的,故又称为分化抗原。由于抗原的识别是用单抗,不同实验室单抗名称不同,所以出现了同一种抗原多种命名。为避免混淆,1983年以分化群(CD)统一命名淋巴细胞表面抗原。至今已有130余种抗原。

2. 大肠杆菌表面抗原

1)表面抗原:细胞壁外的抗原物质 如:K抗原(大肠杆菌) Vi抗原(伤寒杆菌)2)菌体抗原:细胞壁中的抗原物质:O抗原。

3)鞭毛抗原:鞭毛中的抗原物质:H抗原。

4)菌毛抗原荚膜的功能①抗吞噬作用 ②粘附作用 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④抗干燥作用 ⑤当缺乏营养时,荚膜可被利用作碳源和能源,有的荚膜还可作氮源。

菌体抗原内毒素:①LPS组分,分子量大于10万,由O特异性多糖、非特异核心多糖、脂质A组成。

②能刺激MΦ、血管内皮细胞产生IL-1、6,TFN-α及趋化因子等鞭毛自细胞膜长出,游离于菌细胞外,有基础小体、钩状体和丝状体三部分组成。

功能: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鞭毛菌在液体环境下可自由移动,速度迅速。

1. 化学趋向性运动,有助于细菌向营养物质处前进,而逃离有害物质。

2. 与细菌致病性相关。

3. 可用以细菌的鉴定和分类 。

粘附作用:粘附于宿主的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上皮细胞。

是细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一类由菌毛分泌如:大肠埃希菌的Ⅰ型菌毛、定植因子抗原Ⅰ、淋病奈瑟菌菌毛产生的菌毛粘附素。

另一类粘附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脂磷壁酸(LTA)等非菌毛产生。

不同粘附素与相配的靶细胞结合。

病毒抗原的加工与提呈抗原加工与提呈分为MHC-Ⅰ类分子限制性抗原提呈与MHC-Ⅱ类分子限制性抗原提呈两种途径。

病毒感染细胞后,由病毒类核算指令在宿主细胞内合成病毒蛋白。

合成的病毒除装配病毒外,可经细胞器中的蛋白酶降解成短肽,被MHC-Ⅰ类分子选择结合后,表达于细胞膜表面。

这种病毒抗原提呈又成为内源性提呈,与CD8+T细胞作用,诱导CTL的杀伤功能。

CTL被认为是清除病毒感染的主要机制。

MHC-Ⅱ类分子限制的抗原提呈又称为外源性抗原提呈。

当病毒通过包饮或者吞噬而进入细胞后,经吞噬体内的酶水解为小片段的多肽后,由MHC-Ⅱ类分子选择结合后,表达于细胞表面,与CD4+T细胞相互作用,诱导T细胞释放IFN-γ、TNF-α、IL-2等细胞因子,并可辅助B细胞分化、成熟及合成抗体。

现已发现在抗病毒免疫中抗原提呈类型随病毒种类不同而分别或同时存在。

多数病毒经抗原提呈后可诱导CTL应答,但在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两种类型可以并存。

因病毒是在细胞内复制,所以主要是以内源性抗原方式提呈,但当感染细胞被杀伤裂解后,病毒或病毒抗原释放至细胞外,又可被吞饮,变为外源性抗原方式提呈。

CD4+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又可激活CD+8T细胞,因此两种抗原提呈形成交叉,在抗病毒免疫中可以互补。

3. 大肠杆菌抗原性

别乱说

0157:H7表示的是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一种血清型,这种血清型又叫“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此种大肠杆菌可引起食物中毒,腹泻脓血便等症状。

具体来说,O表示菌体抗原,H表示鞭毛抗原,在做血清学鉴定时,这种大肠杆菌可被O157血清和H7血清凝集。

4. 肠道杆菌的菌体o抗原

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的细菌是变形杆菌,主要是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引起恙虫病的东方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有共同抗原。斑疹伤寒与变形杆菌OX2和OX19抗原相同,东方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OXk抗原相同。

利用变形杆菌OX2和OX19抗原对斑疹伤寒的检测试验称为外斐试验,是1915年Weil和Felix两个人发明的,所以以这两个人的首字母命名了这个试验,但外斐试验阳性不能够区分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利用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如果试验阳性可以帮助诊断恙虫病。

5. 大肠杆菌H抗原有多少种

肥达试验是一种试管凝集反应

最早由肥达(Widal)用于临床,故名。 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H抗原,与待测血清作试管或微孔板凝集实验,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存在,作为伤寒、副伤寒诊断的参考。

肥达反应是诊断伤寒副伤寒的辅助诊断。其结果的解释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程,病史,以及地区流行病学情况。

6. 大肠杆菌o和h

大肠杆菌又叫大肠埃希氏菌,是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人和多种动物发生胃肠道感染或尿道等多种局部组织器官感染。

DB21/T 2734.1-2017 病菌 PCR 分型诊断方法 第1部分:大肠杆菌 PCR 检测方法

DB21/T 2870-2017 大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PCR检测方法

DB32/T 2599-2013 畜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

DB35/T 1554-2016 鸭和鹅致病性大肠杆菌病诊断技术规范

DB41/T 1587-2018 饲料中大肠杆菌0157的检测 EMA-PCR法

DB45/T 669-2010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的快速鉴别诊断技术规程

DB51/T 1710.5-2013 大熊猫检疫技术-大熊猫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EIEC.O152)的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

DB51/T 1710.6-2013 大熊猫检疫技术-大肠杆菌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实时荧光PCR方法

DB51/T 2084-2015 动物源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操作规程

GB/T 14926.11-2001 实验动物 大肠埃希菌0115a,c:K(B)检测方法

GB/T 19524.1-2004 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GB 7918.3-1987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 粪大肠菌群

NY/T 2839-2015 致仔猪黄痢大肠杆菌分离鉴定技术

NY/T 3405-2018 肉与肉制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验方法

NY/T 555-2002 动物产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SN/T 0169-2010 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测方法

SN/T 0973-2010 进出口肉、肉制品以及其他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测方法

SN/T 1059.4-2005 进出口食品中大肠杆菌检验方法 谷氨酸脱羧酶法

SN/T 1059.5-2006 食品和动物饲料大肠杆菌O157的检测方法 免疫磁珠法

SN/T 1607-2017 出口饮料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计数方法 疏水栅格滤膜法

SN/T 1827-2006 进出口食品中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检验方法

SN/T 2075-2008 出入境口岸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监测规程

SN/T 2754.2-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2部分:大肠杆菌O157

SN/T 3306.14-2017 国境口岸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4部分:大肠杆菌0157:H7

SN/T 3567.3-2015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方法 第3部分:大肠杆菌O157:H7

SN/T 3994-2014 动物产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检疫技术规范

SN/T 4274-2015 国境口岸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O157:H7的三重荧光PCR检测方法

SN/T 4547-2017 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方法 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

7. 大肠h菌是什么

别乱说 0157:H7表示的是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一种血清型,这种血清型又叫“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此种大肠杆菌可引起食物中毒,腹泻脓血便等症状。

具体来说,O表示菌体抗原,H表示鞭毛抗原,在做血清学鉴定时,这种大肠杆菌可被O157血清和H7血清凝集。

8. 肠道致病菌均有H,O抗原

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为革兰氏阴性菌。为较短粗的杆菌,大小0.5~0.8×1~2um,单独、成双或短链状排列。无芽胞,无鞭毛,有较厚的荚膜,多数有菌毛。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较大的灰白色粘液菌落,以接种环挑之,易拉成丝,有助鉴别。在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发酵乳糖,呈现有色菌落。具有O抗原与K抗原,后者用以分型。利用荚膜肿胀试验,本属K抗原可分为82型。肺炎克氏菌大多属于3型和12型;臭鼻克氏菌主要属4型,少数为5型或6型;鼻硬结克氏菌一般属3型,但并非所有3型均为该菌。本属细菌55℃ 30min被杀死。在培养基上可存活数周至数月。

克雷伯氏菌过去分为3个种,肺炎克雷伯氏菌、臭鼻克雷伯氏菌、硬鼻结克雷伯氏菌。DNA杂交证明,臭鼻克雷伯氏菌和硬鼻结克雷伯氏菌不是独立的种,而是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生化惰性菌种,在《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第9版中称这两种细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的亚种 。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致病性性较强,是重要的致病菌和医源性感染菌之一。

克雷伯氏杆菌寄生于动物呼吸道或肠道,为条件病原菌,是引起人类肺炎的病原菌之一。对人、畜等具有高度的病原性,能使人兽发生肺炎、子宫炎、乳房炎及其他化脓性炎症,甚至发生败血症。近些年来我国从马、牛、羊、猪、貂、麝鼠和鸡等动物体内分离出该菌。该菌可致多种动物患病,使其成为人与多种动物的共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