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曲霉m1试剂盒价格(黄曲霉m1最大标准)

虚拟屋 2022-12-17 02:45 编辑:admin 277阅读

1. 黄曲霉m1最大标准

标准编号:GB/T 5410-2008

标准名称:乳粉(奶粉)

标准状态:现行

替代情况:替代GB 5410-1999

实施日期:2008-12-1

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内容简介:本标准代替GB5410—1999《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和调味乳粉》。 本标准与GB5410—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乳粉(奶粉);

———调整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第3章术语和定义改为“乳固体”、“非脂乳固体”;

———增加了产品分类;

———取消了GB5410—1999的4.1“原料要求”;

———取消了GB5410—1999的4.2“感官特性”;

———取消了GB5410—1999的4.3.1“净含量”;

———增加了调味乳粉乳固体不低于70%的技术要求;

———将GB5410—1999中脱脂乳粉的脂肪指标不超过2.0%调整为不超过1.5%;

———取消了GB5410—1999的4.3.2对调味乳粉脂肪指标的要求;

———将GB5410—1999的4.4中的卫生指标改为“铅、无机砷、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M1、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应符合GB19644的规定”;

———取消了GB5410—1999的6.2“包装”、6.3“运输”、6.4“贮存”。本标准规定了各种乳粉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签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供消费者直接食用的各种乳粉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蛋白质:调整了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更接近于母乳,乳清蛋白比例增加,有助于婴儿睡眠和促进大脑发育,提高了蛋白质生物利用率,使婴儿更容易消化吸收。近年在某些配方奶粉中又加大了乳清蛋白中α-乳清蛋白的含量,使配方更接近母乳。在配方奶中总的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及钠盐含量减低,从而有效减轻了肾脏的负担。

脂肪:配方奶中降低了脂肪的含量,部分或全部用不饱和脂肪酸代替了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婴儿的心血管发育。在奶粉中加入了亚油酸和亚麻酸,能提升宝宝智力发育指数和视力敏锐度。

维生素及矿物质:配方奶降低了钙、磷含量,调整为较合理的比例。适当添加了维生素D、维生素A、铁、锌的含量。

特殊配方奶粉

是以黄豆为原料的植物蛋白配方,常用于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因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容易消化吸收,又不含乳糖,更适合对乳糖不耐受引起腹泻的宝宝。

2. 黄曲霉m1检测方法

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GB 13078-2001 ) 玉米花生饼(粕)、棉籽饼(粕)、菜籽饼(粕) ≤ 50μg/kg 豆粕 ≤ 30μg/kg 仔猪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 ≤ 10μg/kg 生长肥育猪、种猪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 ≤ 20μg/kg 肉用仔鸡前期、雏鸡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 ≤ 10μg/kg 肉用仔鸡后期、生长鸡、产蛋鸡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 ≤ 20μg/kg 肉用仔鸭前期、雏鸭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 ≤ 10μg/kg 肉用仔鸭后期、生长鸭、产蛋鸭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 ≤ 15μg/kg 鹌鹑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 ≤ 20μg/kg 奶牛精料补充料 ≤ 10μg/kg 肉牛精料补充料 ≤ 50μg/kg 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CSY-E96H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仪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原理,即酶联免疫法;可定量检测粮食、食品、饲料、油脂、乳制品、药物、饮料、牛奶、酒等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 M1 M2 AFM1、AFP1、AFQ1、AFB1-2,3-环氧化物)含量。

并且可以连接食品安全监控系统,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仪、药物残留检测仪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工商管理、水产品批发市场、面制品生产基地、养殖场、粮库、超市、商场、各大食品安全监测系统等部门。http://www.csy17.com/pro373.html 仪器使用寿命长:采用LED光源,自动开关节能设计,非连续工作模式。使用寿命可达10年 ★仪器自动硬盘存储测量数据。内置微型热敏打印机,终身无需更换色带,可实时打 印检测结果检测报告可打印样品名称,黄曲霉毒素含量,是否合格,检测日期 ,检测单位。更能体现 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并利于公示 ★内置振荡功能,可根据需要编辑振荡形式,促使终止液充分混匀,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内置以太网卡接口,可实现无线传输数据,无线上网,收发邮件等 ★windows电脑操作程序,彩色液晶触摸屏操作,操作简捷方便 ★具有查询、打印、汇总、报表等功能,可直接输出检测结果,软件终身免费升级

3. 黄曲霉毒素m1限量标准

中国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最高允许含量

1、玉米花生,花生油,坚果和干果(核桃杏仁):20ug/kg(黄曲霉毒素B1);

2、玉米,花生仁制品(按原料折算):20ug/kg(黄曲霉毒素B1);

3、大米其他食用油(香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油胡麻油,茶油麻油,玉米胚芽油米糠油,棉籽油):10ug/kg(黄曲霉毒素B1);

4、其他粮食(麦类面粉,薯干),发酵食品(酱油食用醋,豆豉腐乳制品),淀粉类制品(糕点饼干,面包裱花蛋糕):5ug/kg(黄曲霉毒素B1);

5、牛乳及其制品(消毒牛奶,新鲜生牛乳全脂牛奶粉,淡炼乳,甜炼乳奶油,黄油)新鲜猪组织(肝,肾血,瘦肉):0.5ug/kg(黄曲霉毒素M1)。

4. 黄曲霉毒素m1检测方法

黄曲霉菌(学名:Aspergillus flavus)或称为黄曲菌、黄曲霉等,是一种真菌。在自然环境中,它是一种常见的霉菌,在储存的肉类中会造成储存的问题。它也是一种人类的病原,会造成肺的曲菌症(Aspergillosis),有时候也会引起角膜、耳与鼻眼框的感染。许多菌种会产生足量的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有致癌性且有剧烈毒性的化合物。黄曲霉菌的孢子是一种过敏原(Allergen)。黄曲霉菌有时候也会造成蚕孵卵所的损害。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杂环化合物,它的代谢产物主要有B1、B2、G1、G2、M1和M2等类型。

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植物及其果实上。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核果类和谷类上更为常见。所以必须注意检查特别容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原材料,以及用这些原材料加工的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这些食品有花生、核桃、开心果、杏仁、桃仁和李仁、椰丝、芝麻和各种粮食。

5. 黄曲霉毒素M1的特点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现发布《生乳》(GB19301-2010)等6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

GB19301-2010 生乳

GB19645-2010 巴氏杀菌乳

GB25190-2010 灭菌乳

GB25191-2010 调制乳

GB19302-2010 发酵乳

GB13102-2010 炼乳

GB19644-2010 乳粉

GB11674-2010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

GB19646-2010 稀奶油、奶油和无水奶油

GB5420-2010 干酪

GB25192-2010 再制干酪

GB10765-2010 婴儿配方食品

GB10767-2010 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

GB10769-2010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GB10770-2010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

GB12693-2010 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GB23790-2010 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GB5413.33-2010 生乳相对密度的测定

GB5413.30-2010 乳和乳制品杂质度的测定

GB5413.34-2010 乳和乳制品酸度的测定

GB5413.3-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测定

GB5413.29-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溶解性的测定

GB5413.27-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GB5413.5-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乳糖、蔗糖的测定

GB5413.6-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

GB5413.9-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A、D、E的测定

GB5413.10-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K1的测定

GB5413.11-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1的测定

GB5413.12-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2的测定

GB5413.13-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

GB5413.14-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B12的测定

GB5413.15-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

GB5413.16-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叶酸(叶酸盐活性)的测定

GB5413.17-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泛酸的测定

GB5413.18-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

GB5413.19-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游离生物素的测定

GB5413.21-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钙、铁、锌、钠、钾、镁、铜和锰的测定

GB5413.22-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磷的测定

GB5413.23-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碘的测定

GB5413.24-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氯的测定

GB5413.25-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肌醇的测定

GB5413.26-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牛磺酸的测定

GB5413.35-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β-胡萝卜素的测定

GB5413.36-2010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

GB5413.37-2010 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

GB5009.5-2010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5009.3-2010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5009.4-2010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5009.12-2010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5009.33-2010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

GB5009.24-2010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和B1的测定

GB5009.93-2010 食品中硒的测定

GB21703-2010 乳和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

GB22031-2010 干酪及加工干酪制品中添加的柠檬酸盐的测定

GB5413.38-2010 生乳冰点的测定

GB5413.39-2010 乳和乳制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测定

GB4789.1-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

GB4789.2-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4789.3-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GB4789.4-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4789.10-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4789.15-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

GB4789.18-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与乳制品检验

GB4789.30-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GB4789.35-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

GB4789.40-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阪崎肠杆菌检验

6. 黄曲霉m1和b1

如果是冷冻的话,肯定是没有的。保鲜的温度。先过一段时间会慢慢死掉。然后毒素会分解。

黄曲霉是温暖地区常见的占优势的霉菌,其生长温度范围在4—50℃之间,最适生长温度为25—40℃。黄曲霉毒素形成的最低温度为5—12℃,最高为45℃,最适温度为20—30℃(28℃)。在肉制品中,当温度在10℃以下时,则不生成黄曲霉毒素。曲霉比其它霉菌更耐旱,而且环境的酸碱性对其影响不大,在pH2—9的条件下都能生成黄曲霉毒素,不过在pH2.5—6.0之间的酸性条件下,毒素的生成量最大。黄曲霉能在含氧量极低的环境中生长,在缺氧环境中发酵。即使在充填二氧化碳的冷库中,黄曲霉的生长也不受影响,不过能明显地延缓黄曲霉毒素的形成。

在各类黄曲霉毒素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大,其次是M1、G1、M2、B2和G2。因此,许多国家规定了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中的极限值,即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不允许超过此值。

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只有通过长时间高温(100-120℃)作用,如高压消毒和锻烧才能使其大部分失活。在一般情况下,巴氏消毒法或烘烤面包的热度并不足以使黄曲霉毒素完全灭活。这些毒素对强酸和强碱较敏感。因此,在提炼油时,用氢氧化钠萃取游离脂肪酸的工艺可以进一步破坏毒素的活性。

7. 黄曲霉毒素m1国家标准

内容简介:本标准代替GB5410—1999《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和调味乳粉》。本标准与GB5410—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改为:乳粉(奶粉);———调整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第3章术语和定义改为“乳固体”、“非脂乳固体”;———增加了产品分类;———取消了GB5410—1999的4.1“原料要求”;———取消了GB5410—1999的4.2“感官特性”;———取消了GB5410—1999的4.3.1“净含量”;———增加了调味乳粉乳固体不低于70%的技术要求;———将GB5410—1999中脱脂乳粉的脂肪指标不超过2.0%调整为不超过1.5%;———取消了GB5410—1999的4.3.2对调味乳粉脂肪指标的要求;———将GB5410—1999的4.4中的卫生指标改为“铅、无机砷、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M1、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应符合GB19644的规定”;———取消了GB5410—1999的6.2“包装”、6.3“运输”、6.4“贮存”。本标准规定了各种乳粉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签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供消费者直接食用的各种乳粉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8. 黄曲霉M1

会产生一种名为李斯特菌的“嗜冷菌”

猪肉在冷冻箱的保存期限一般为4-5个月,最多不超过半年,,冷冻温度最好在零下15-16℃。 专家表示,如果超过这个时间,猪肉营养会流失,口感变差,此外,还会产生一种名为李斯特菌的“嗜冷菌”,不适合再食用。

久冻猪肉解冻时,温度回升加之被破坏的组织细胞渗出大量的蛋白质和水分,肉便成了滋养细菌的天堂。细菌会分解肉中的蛋白质、脂肪,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小分子物质分解产物。如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小分子胺类物质,脂肪氧化产生的醛类、酮类、过氧化物等。人食用后很有可能食物中毒,出现呕吐、恶心、拉肚子等症状。

9. 黄曲霉素m1

这是一个食品安全方面的国家强制性标准。

GB2761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目前在使用的版本是GB 2761-2017。

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B1 、黄曲霉毒素 M1,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 A 及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指标。

该标准中的真菌毒素是指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次生有毒代谢产物。

可食用部分是指食品原料经过机械手段(如谷物碾磨、水果剥皮、坚果去壳、肉去骨、鱼去刺、贝去壳等)去除非食用部分后,所得到的用于食用的部分。

更详细内容信息可查阅该标准。

10. 乳品黄曲霉m1最大标准

主要应该就是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还有致病菌(不得检出)以及保质期的问题。

其次就是污染物限量和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1-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及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指标。

GB 276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规定了食品中铅、镉、汞、砷、锡、镍、铬、亚硝酸盐、硝酸盐、苯并[α]芘、N-二甲基亚硝胺、多氯联苯、3-氯-1,2-丙二醇的限量指标。

无论是肉制品还是乳制品都是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

11. 黄曲霉m1国标

酸奶即发酵乳,根据国家标准酸奶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要≥2.3%,而乳酸菌饮料的蛋白质含量通常只有1%左右,色泽均匀一致,呈乳白色或微黄色;具有发酵乳特有的滋味、气味。

酸奶组织细腻、均匀,允许有少量乳清析出;风味发酵乳具有添加成分特有的组织状态;全部用乳粉生产的产品应在产品名称紧邻部位标明“复原乳”或“复原奶”;在生牛(羊)乳中添加部分乳粉生产的调制乳应在产品名称紧邻部位标明“含××%复原乳”或“含××%复原奶,扩展资料:

酸奶中含有丰富的乳酸菌,长期食用可以帮助改善肠道健康状况。益生菌酸奶,更是含有数以亿计的益生菌,能够经受住胃酸和胆盐的考验,到达肠道,产生有益代谢产物,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繁殖,起到调节肠道微生态的作用。

酸奶中的乳酸菌可以分解奶制品中的部分乳糖,使乳糖含量降低。因此,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可首选酸奶来保证乳制品的充足摄入。

酸奶所富含的高活性无机矿物质微量元素锌及维生素A、维生素e的某些衍生物等助于体内某些有毒物质的转化和排泄,减少对痤疮的刺激,缓解痤疮症状,并有助于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