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信用监管(聚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虚拟屋 2022-12-24 12:05 编辑:admin 210阅读

1. 聚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一组长度为18位的用于法人和其他组织身份识别的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国家标准委发布。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是以公民身份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主体标识代码制度,包括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国家标准委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该标准于2015年10月1日实施。

标准规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用18位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分别是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位机构类别代码、6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9位主体标识码、1位校验码。由登记管理部门代码、机构类别代码、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和校验码五个部分组成,并对涉及到的组织机构、法人、其他组织、组织机构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概念作出了规定。

2. 聚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

1、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各类政务行为主体的诚信水平,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表率和导向作用。

2、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商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要以生产、流通、金融、税务、工程建设、电子商务、交通运输、文化、旅游、会展广告和社会中介等领域为重点,建立各市场参与主体信用信息记录和使用制度。

3、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社会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要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劳动保障、环境保护、教育科研、知识产权和社会组织等领域诚信建设为重点,带动社会诚信建设全面开展,积极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良好社会信用环境。

4、推进司法公信建设。司法公信既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要以司法公开为原则,以司法公信和司法执法人员信用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审务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所)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强公信。

3.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核心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相当于让法人和其他组织拥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身份证号”,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

组成: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用18位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分别是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位机构类别代码、6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9位主体标识码、1位校验码。由登记管理部门代码、机构类别代码、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和校验码五个部分组成,并对涉及到的组织机构、法人、其他组织、组织机构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概念作出了规定。

作用如下:

一、有利于信息共享和利用。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相当于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身份证号”。政府部门、社会公众通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可以有效识别主体身份,并对信息进行关联比对分析,为实现信息共享和利用创造了基础条件。

二、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降低社会成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基础和前提。改革后,多码改为一码、多次办理改为一次办理,简化了办事手续,节省了时间和费用,将进一步激发市场创新创业动力。

三、有利于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信息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关键,通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将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的信用记录归集整合到当事主体的名下,形成完整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档案,为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创造了条件。

四、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通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推动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共享,并与社会和市场各方面信息交换整合,形成可供利用的大数据资源,为政府监管和服务提供支撑保障。

4. 聚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题中之义。因此,要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高等院校就必须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健全诚信机制,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基础。但是,受社会上的造假等不良风气的影响,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少数大学生也染上了不讲诚信之习。有的表现在人品方面,如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校园盗窃等;有的表现在学术方面,如通过东拼西凑、移花接木等手段抄袭、剽窃他人论文;有的表现在择业方面,如在给招聘单位的自荐材料中弄虚作假、签订就业协议但不履行承诺等。  

出现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既有客观层面的原因,也有主观层面的原因。从客观层面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社会上不讲诚信之风的影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尚有许多不够健全之处,以致出现一些守信者吃亏、失信者得利的现象,这对一些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二是道德教育的弱化。由于一些高等院校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从而导致了德育评价体系和道德教育的缺失,这使一些学生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是社会信用体系欠完善。由于目前的社会信用体系尚处探索改革阶段,对不讲诚信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不守信用所付出的成本远远小于收益,这诱使一些学生为了一己私利越雷池而动。四是相关法规条例和监督措施的欠缺。由于对学术造假、择业违约等行为缺乏完善的法规条例,加之监管力度不到位,这使一些学生的背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处。  出现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既有客观层面的原因,也有主观层面的原因。从客观层面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社会上不讲诚信之风的影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尚有许多不够健全之处,以致出现一些守信者吃亏、失信者得利的现象,这对一些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是道德教育的弱化。由于一些高等院校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从而导致了德育评价体系和道德教育的缺失,这使一些学生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是社会信用体系欠完善。由于目前的社会信用体系尚处探索改革阶段,对不讲诚信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不守信用所付出的成本远远小于收益,这诱使一些学生为了一己私利越雷池而动。  

四是相关法规条例和监督措施的欠缺。由于对学术造假、择业违约等行为缺乏完善的法规条例,加之监管力度不到位,这使一些学生的背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处。  

从主观层面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认识不够。虽然我国从小学开始开设思想品德课程,但是一些学生和家长偏重于学习文化知识,相对忽视品德修养,不注重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提高。因而,面对社会上存在的不讲诚信行为,一些学生非但不抵制,有的甚至刻意效仿。  

二是心态浮躁。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人数激增,生源素质却有所下降。有些人读书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混文凭,因而在考试、写论文的时候马虎对待,甚至弄虚作假。  

三是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一些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有些毕业生还持“骑驴找马”的观点,从而导致择业违约现象时有发生。  

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会对大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和就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而且对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以及社会的整体发展也会带来不良后果。在一些高等院校中存在的大学生“诚信危机”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影响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的良好环境。

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

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校园舆论氛围,从而真正做到让诚信者备受尊敬、使失信者无地自容。  

建立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诚信奖惩机制。制定和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规则体系,建立信用档案和失信惩罚机制,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惩治,并对诚实守信者予以奖励,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在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构建学校内部的信用评价体系,是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信用评价标准,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对于大学生的有关情况进行全面信用评价和记录,促使大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严守诚信底线.  

形成社会相关力量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还必须调动社会的相关力量共同参与、齐抓共管。比如,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及时向他们反映其子女在学校的信用评价情况,提醒他们注意言传身教,加强对孩子的诚信教育;加强与招聘单位的联系,大力推荐诚实守信的毕业生,使用人单位对这些学生高看一眼、厚待一些;积极宣传大学生中涌现出来的诚实守信的典型人物和事迹等。

5. 聚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提出的“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14—2020年。

6. 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加快推进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建设,有利于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决定的义务,提升司法公信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要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明确限制项目内容,加强信息公开与共享,提高执行查控能力建设,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完善党政机关支持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制度,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1、 建立严格的诚信机制,实施公平合理的诚信评级机制。健立公司对内对外的现代化诚信机制,对信用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运作和客户服务的诚信举措进行严格规范。

2、 建立统一的诚信数据库。做到有数可找、有据可查,实现内部网上查询,形成规范共享的诚信系统,完善诚信信息的披露。

3、 以强化宣传教育为途径,为诚信建设奠定思想基础。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依靠科技防伪是建立诚信机制的重要途径。

4、 严格自律,以身垂范。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自觉维护自身诚实守信形象。

7. 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

以信用“五进”为抓手,广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全市信用建设工作热情持续高涨,群众守信用信意识明显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现了建设速度再提升、辐射范围再扩大、应用深度再拓展,社会信用生态、信用环境得以持续优化改善。

依据市民的诚信积分信息和诚信积分,分为诚信模范、诚信优秀、诚信、诚信警示、失信、严重失信六个级别,分别用“AAA、AA、A(A+、A-)、B、C、D”予以标识。也就是说信用等级越高,惠民的政策就越好,信用等级越低,那么就没有惠民的政策。

8.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重点抓住

我国诚信制度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行政规章和行业自律规则等。信用管理和服务系统,是由各社会主体单位,包括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信用管理系统;以及社会专业机构承担的资信调查、联合征信、信用评级、信用担保、信用管理咨询和商账催收等社会专业服务系统所构成。社会信用活动,主要包括消费者信用活动、企业信用活动、银行信用活动和政府信用活动等。

我国诚信制度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行政规章和行业自律规则等。信用管理和服务系统,是由各社会主体单位,包括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信用管理系统;以及社会专业机构承担的资信调查、联合征信、信用评级、信用担保、信用管理咨询和商账催收等社会专业服务系统所构成。社会信用活动,主要包括消费者信用活动、企业信用活动、银行信用活动和政府信用活动等。

现代社会诚信体系是包括现代诚信文化、有效的产权制度、民主政体、健全的法制及社会信用服务组织等在内的一个广泛的社会系统。其中,诚信观念和文化是基础。产权制度是核心,民主政体和法制是保障。信用服务组织是工具。

现代社会诚信体系正是以上各子系统有机配置、互相支持的完整的社会规范体系。现代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实际上就是通过把与诚信建设有关的社会文化、制度、工具等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

9. 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诚信、信誉、信用这三个概念经常被使用,事实上,这三个概念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有共性,但更有个性。

       诚信顾名思义即诚实守信,是自己对他人的承诺,是一种行为规范。

        信誉,指声望和名誉,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一种形象标识。

        信用反映的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经济过程。

        严格说来,这三者不能相提并论,因为它们有不同的含义。

(1)诚信是内生的,取决于自身的品德。信誉是外生的,取决于社会的评价,而信用是互生的,既有授信方,又有受信方。

(2)信誉和信用的确立大都需要通过媒介体,比如通过信用评估机构,征信机构确立誉,通过金融机构建立信用关系。而诚信不需要,也不应当通过媒介体确立,不实事求是、夸大其辞地包装和美化与诚信原则和精神相悖。

(3)诚信是信用制度的思想首选基础和精神支柱,诚信必须从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和首选品位上去把握,而不应当把它作为一种交换手段,作为一种谋取功利的工具。概括地说“诚信”不具有商业价值,而“信誉”、“信用”具有商业价值。在市场上,“信誉”是无形资产,“信用”是一种交换手段。

(4)诚信是每一个人的义务,而不是权利,但“信誉”是某些人的权利,“信用”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

(5)不讲信用,必须他律,即应受到处罚。缺乏诚信和失信于人在一定程度上还难以他律。

(6)信用关系能形成链条,相互传递,如“三角债”。但诚信不形成链条,也不应当形成链条,不存在某一个人讲诚信,信誉高,与他相关联的另一个人也讲诚信、信誉高。

      诚信、信誉需要立足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去考察;信用需要立足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去考察。当然,信用制度的建立也需立足要多学科的理论指导

10.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

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社会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守信激励以及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

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获得明显进展,全社会诚信意识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11.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修复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机制,是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重要环节,是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失信主体退出惩戒措施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