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型儿童观
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是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他提出了新的儿童观,为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杜威认为儿童是具有独特生理和心理结构的人,儿童的能力、兴趣和习惯都建立在他原始本能的基础上,儿童的心理活动就是他的本能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促使儿童本能发展的潜在可能性,那么,儿童就不可能生长和发展。
人的本能冲动是潜藏在儿童身体内部的一种生来就有的能力。它“最初是自发的,而且是没有一定形式的;它是一种潜能,一种发展的能力。……它是一种独创的和创造性的东西;是在创造别种东西的过程中形成起来的东西”。“它是天然生来、不学而能的种种趋向、种种冲动。”
这些本能冲动就是儿童发展和教育的最根本的基础。在教育上,他倡导“儿童中心论”,宣扬以“儿童中心”取代“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认为教师应该是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启发者和诱导者,应彻底改变当时压制儿童自由和窒息儿童发展的传统教育。
2. 主流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结构:儿童观作为一种指向儿童的观念,有内在的结构和内容。
(1)自然构成——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儿童的身体,身体组织是长期在自然界的制约下进化、发展的产物。作为生物个体,一方面具有独立性、个体性和完整性,有自身生理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又具有对外部世界和周围事物的依赖性。
(2)社会构成——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由于儿童的存在,社会才得以延续和发展,社会生活才更加绚丽多彩。作为社会的存在,一方面儿童应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另一方面儿童的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有一种有利于其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3)精神构成——儿童是精神的存在
儿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丰富的情感、独立人格、形成的个性。
二、儿童观的科学内涵
(1)儿童是人
儿童作为人,具有和成人一样的人格和尊严、一样丰富的精神世界。
(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儿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被塑造与自我塑造的潜力。儿童需要时间去成熟和发展。要提供与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活,让童真、童趣、童稚得到自由伸展。
3. 典型的儿童观
人性,被普遍地看做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类相区别的、由人类个体所表现出的类化特征。
这种类化特征除了人类共有性之外,在人类内部,每个人在展示这些类化特征时,还同时展示出了个体的特殊性。
例如,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但就单个人而言,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表达能力高低的差别,语调语速的差别等。
人类思想的繁荣更揭示了人类在其本质特点之一——思维能力展现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那么这种个体间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呢?
有人认为,人性个体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这种主张被称之为遗传决定论。在这一类思想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基督教的“原罪说”、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和中国古代的儿童观。
4. 新的儿童观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儿童文学发展最大的价值就是建构起了现代儿童文学创作观,即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即儿童本位观。用科学的儿童观塑造儿童,成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觉醒先声。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是在“五四”时期伴随新文学的产生而产生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儿童往往是文化中被忽视的对象,那个时候的儿童读物基本上是以教义为主,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儿童文学概念。
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随着个性解放、人格独立、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涌现,儿童作为人的生命的独特形式,开始受到社会的重视。
5. 传统儿童观
传统的安全观只关注安全本身,缺乏系统安全和全面安装的关系,就安全而安全,没有把安全摆在全面的高度,不能人从、机、环境、管理等方面全面思考,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安全思维,所以,从实践的情况来看,传统安全观是就安全而安全和,不能更好的整合资源,发动全员做好安全工作。
6. 完整儿童观
我觉得儿童观。顾名思义是需要从儿童角度出发,适合儿童的年龄,以孩子对认知事物的看法。
现在普遍孩子都比较早熟,也有部分家长以此为荣,但是正确的儿童观还是需要大力倡导的,认知事物对错,明白是非,并不是要上升到大是大非,但是基础的认知能力和对事物的正确判断是可以从小培养并慢慢养成的。
7. 当代儿童观
正确的儿童观:
(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多层次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
(2)发展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由于某一因素的作用而发展,而是由多种因素参与其中的动态发展过程;
(3)儿童是发展的主体,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地发展的,而不是被动地发展;
(4)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
(5)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不可能以年龄或班级为标准来武断地划一;
(6)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在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中发展知识,能力和个性,而不是坐着,只通过听或看教师的说和做而发展;
(7)儿童身心各方面是一个整体,对他们进行的体,智,德,美几方面教育也是互相联系的,应使儿童从小获得初步的全面的发展,不要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的发展;
(8)每个儿童都拥有发展权,受教育权等,这些权力应当受到尊重和爱护。
正确的教育观:
明确对孩子的培育目标;
明确自己对孩子需要履行的培育责任;
了解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成长特点;
了解人类三次环境转换和三次逆反;
了解科学的培育规律、法则与公式;
站在孩子的角度,以理解孩子的外在行为表现本质为前提,在父母为孩子创建的客观生存环境的基础上,正确的培养和调整孩子的外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