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聚焦课堂百科
聚焦是确立文章焦点的一种写作技法。
如果说“立骨”是文章直陈意旨的一种技法,“聚焦”则是文章暗示文眼的一种技法。古人讲究“理不可直指,情不可显出”,意旨在文章中有时并不用明线直陈,而往往如云中之龙,只隐约露其鳞爪,或者虽贴切却不露痕迹,这就是所谓的“用线贵藏”,采用了事件聚焦、形象聚焦、景物聚焦等暗示意旨之法,通过这些焦点,弥纶全篇、深化意旨。
2. 聚焦课堂电子版
2019年10月25日讯,为进一步落实辽宁省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最近提出的“两聚一落”精神
所谓“两聚”暨聚焦课程、聚焦课堂;“一落”暨落实核心素养。“两聚一落”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集体教研是当前最直接、最便利、最实用、最有效的教研方式。相信此次调研活动,能为陶家屯学校以及新民市的教育注入勃勃生机。
3. 《聚焦课堂》
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各大手机品牌商根据用户的需求,为手机配备了很多实用的功能,其中“拍照功能”是最受用户欢迎的功能之一,但很多用户在使用手机进行拍照时,拍出来的照片存在一些问题,不是模糊、就是角度不同,本期文章以“小米手机”为例,说说关于手机的拍照技巧。
一、停顿
很多用户在使用手机拍照时,总是喜欢迅速的移动手机,尤其是在按完快门的那一瞬间,立马改变了手机的状态。
等自己去手机的相册内查看刚才拍摄的照片时,发现照片是模糊不清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实际上这就是因为用户在拍照时,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因为手机配置的原因,在处理拍摄好的照片时,需要一个缓冲时间,虽然这个时间很短,但在这一瞬间移动手机的话,就会造成拍摄的照片出现虚影、模糊不清的情况。
遇到这种情况,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拍照之后别立马挪动手机,继续保持拍照姿势0.5~2秒左右,给手机相机一个反映的时间,拍出来的照片就会清晰很多。
二、聚焦
现在的手机相机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手动对焦,一种是自动对焦,手动对焦适合专业摄影师,而对于大多是普通手机用户来说,使用的都是“自动对焦”功能。
但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虽然手机相机可以帮助拍摄者自动对焦,但这种对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拍摄近景、人物时,聚焦的位置会发生偏移,可能会导致被拍摄者的聚焦点发生改变,拍出来的照片光影不是很协调。
遇到这种情况,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在拍照时使用手指触摸手机屏幕,将聚焦点调整到需要拍摄的人物或景物上面,这样拍出来的光影效果会好一些。
三、特效
除了上述两个拍照技巧之外,大多数手机都自带“特效”,如果是自拍的话,可能人物面部和肢体上会有一些瑕疵,拍出来的照片会很难看,有一些人比较“不上相”。
遇到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手机相机特效”进行掩盖的,比如美白、大眼、瘦脸等等,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特效的等级,这样拍出来的照片会比不开特效要好看、漂亮一些,也可以省去二次修图、修片的麻烦。
4. 聚焦课堂是什么意思
九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教育集团”)由中宁县第九小学总校区(简称“总校区”)、中宁县第九小学东校区(简称“东校区”)和中宁县第九小学南校区(简称“南校区”)组建而成
教育集团的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奉行“校风育人,精致管理,朴实教学,追求卓越”管理理念,坚持“建设九小文化,聚焦课堂教学,成就才情教师,发展本色儿童”的办学目标。持守“为聪慧与高尚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宗旨,致力于真正做一些对学生一生发展有用的事情,让孩子们获得“赢取美好未来”的基础和素养,致力于把学校办成“充满关爱的和谐校园,文化浓郁的书香校园,关注生命的生态校园”。
5. 聚焦课堂主阵地
一、校本教研活动的现状与问题分析1.虽然各教研组都有教研计划,有方案,也开展了不少教研活动,但缺少明确的研究主题,导致学校教研随意性、盲目性,缺少针对性、实效性,难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师研讨七嘴八舌的浅层议论,零敲碎打,火力分散。通常又是优点多说,不足少说或不说。2.教研方式单一化,大多以课代研,目的是完成教研数量,凑齐各资料,对付检查,很少考虑如何提高教研质量问题,尤其是频繁的此类听课评课之后,造成了教师认为“收获不大”甚至是“没有收获”的感觉,认为这样的教研活动可参加可不参加。因而教研活动形式主义倾向严重。3.教研组有时会围绕几次“磨课”展开一系列教研活动,仔细反省这些活动活动的内容,我们常常会感到困惑,后一次教研活动比前一次有何提高和改进?由于教研活动中只谈经验,缺乏对研讨内容的反思、提炼及归纳,以至于我们很难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更别说每次有什么研讨收获了。4.另外还有:理论学习离课堂实 际太远,;以应付考试为中心;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等问题。二、什么是主题教研活动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教师)把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统领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思、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通俗地说,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这个研究主题的提出来自于教学实践,源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又是急于解决的问题,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三、主题教研活动的过程(一)发现问题,确立主题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校本主题教研的出发点和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起点。确定教研主题有以下标准:1.问题的设计要与教学实践直接联系,是教师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是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2.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典型性,是共性问题,是相对多数人(教师或学生)的问题;3.问题要有潜在的价值,解决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行为;4.问题的设计还要有解决的可能性,所选问题通过校本主题教研活动能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难易程度适中,切忌过空过大。案例1某校政治备课组在听课中发现一些政治老师过分追求学生的课堂活动,整堂课显得“热闹有余”,存在教学目标的偏移,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于是该校政治老师开始反思,并通过集体研讨确定“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作为该校政治学科校本教研的一个主题。案例2某校发现许多老师严重依赖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基本功给丢了,如板书设计、书写、朗读、简笔画等。一些老师在停电以后或电脑出故障以后甚至就不会上课了。多媒体课件过度使用,造成教学资源堆砌,淡化了教学主题,弱化了教学目标,不少老师备课没有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而把大量时间花在课件的制作上。因此,该校各学科针对这个实际问题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效性”的主题校本教研活动。例:某校校本教研主题赏析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的运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数学: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英语:英语分层教学的目标定位、初中英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研究、英语新课标词汇教学策略。(二)深入思考,形成方案教研组在确定主题后,共同研讨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学科活动主题、问题提出的目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思路、研究的主要内容、活动的步骤、预想要达到的效果、中间要采取的措施、活动小组一学期活动的次数、地点等。(三)专题学习,交流心得方案确定后,为确保主题校本教研顺利开展所需的理论支撑,在开展活动前或活动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应组织小组成员针对方案进行学习和积累,收集有关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策略的文章,同时要求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老师对这个主题的认识,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召开集体学习研讨会,鼓励教师围绕“你学习的这些文章哪一点值得推广,这一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观点的?在教学中你是如何运用这一观点的?你在教学中运用这一观点的最大收获,体会及经验教训是什么?”等方面来学习、交流。由教师们对此谈出自己的理解,实现主题教研活动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案例 3某校政治组在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个主题时,给老师们印发了《关于初中政治课活动教学开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课型设计》等学习资料,通过学习、研讨,大家认识到上好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活动课,必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主题明确突出。(2)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具有趣味性,但形式必须要为内容服务,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3)要突出活动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要培养每位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尝试,切磋探讨确立了研究的主题和实施方案后,就要着手开始课例的设计。课堂教学是主题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阵地,教学研究必须聚焦课堂,引导老师关注课堂,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因此备课组需要确定几位老师开研讨课,通过以课例为载体落实研究主题。为了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展现,暴露真实问题,第一次开课往往采取老师个人备课,上课,备课组老师集体听课,听课时要根据主题研究内容对每个听课老师进行分工,然后通过课堂观察,填写量化评价表等手段,对研究主题设计的问题进行逐个记录,接着开展评课,集体研讨,找出问题症结,提出改正策略。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后,备课组再围绕这个研究主题集体备课,这几位老师再第二次开课,这次开课要有意识地将集体研究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研组老师再通过量化评价表观察课堂教学前后发生的变化,验证、巩固和深化主题教研活动取得的成果。案例4针对新改革后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老师在评价语运用方面的误区,寻找恰当的、科学的评价语,某校八年级语文组确定了《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的运用》为校本教研的主题。他们首先选定两位有代表性的老师开课,这次开课并不特别强调教师的评价语,以常态课方式呈现,听课老师通过课堂观察,填写《教师评价语运用评价表》、《教师理答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然后进行统计反馈。通过课堂观察和量表分析,备课组老师指出,这两位老师在课堂评价方面还存在评价语单一、评价泛化、重复学生语言、评价不当、评价时机不对等问题。于是备课组老师经过了相关的理论学习、集体研讨和实践反思后,再针对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备课,然后仍然由原来执教的两位老师开课。这次听课要求听课老师善于捕捉课堂上关于教师评价语的一些教学片断,并对前后两次开课做出比较分析,特别要注意结合教师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对于评价语的理解和感悟,然后全组教师集中讨论,就两次活动进行评议与交流。小结: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教研活动的基本模式为: 确定研究主题――第一次开课――评课研讨,自我反思――理论学习,提出解决策略――第二次开课――验证策略,深化主题。(五)主题研讨,反思教学主题研讨会是主题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利用研讨会对活动进行反思,反思的形式有执教者反思,同伴反思。反思的问题有“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做到了吗?”“我能不能做得更好?” 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这一环节要求教研组的每个教师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归纳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要求在研讨完后上课的老师写反思,听课的老师写反思,备课组也要有集体反思。教师之间通过评价、交流和反思,可以发现一些自己不能发现的细节问题,也可以通过观察和反思,借鉴别人教学的成功之处。案例51.某校一位语文老师在参加《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运用》的主题教研活动后感悟颇多,她在反思中写到:“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评价语就失去了它存在之初的应有意义。而有些老师却在评价语的精彩、花哨上下工夫,课堂成了老师个人评价才艺的展示场。当然,在正确基础上的精彩评价应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另一位语文老师在自己上课后的教学反思中说:“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如果只让学生使用‘好’、‘对’或‘错了’等简单词汇进行评价,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更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所以我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看法十原因’的评价语式”。2.某校物理组老师在“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主题校本教研后,全组老师都围绕这个主题撰写了评课反思材料――如选题的有效性、问题引导的有效性、探究的时机、有效探究的评价、开放探究的有效性等。(六)总结经验,实现提升主题教研收到了好的效果以后,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的过程进行总结,对自己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有效行为、改进策略进行归纳,通过案例、实录、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过程是教师进行自我总结和提升的过程。教师的“写”其实是再思考,是对自己的思考进行整理,实现认识的提升。主题教研活动过程小结 主题教研活动的流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主题,第二步实践,第三步反思。这项活动是否有效,第一步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主题的确定贯彻“源于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是整项活动的纽带。 第二步实践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是结合主题进行理论学习,第二环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实践,第三环是围绕主题对课堂实践进行点评。第二步是整项活动的灵魂,集中体现着这项活动的价值所在。 第三步就是对主题确定和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反思,从中发现问题,为下一个主题的确定打下基础。四、其他形式的主题教研活动简介(一)常规模式1、教研组根据期初制定的计划和前段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讨论确定本次教研活动的研究主题并落实教学内容;2、全组教师围绕主题,备好该教学内容的课;3、交流备课,每人特别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并落实研究的主题;4、完成体现集体智慧(在落实研究主题下的)的新教案,推荐上课教师;5、上课。组内听课教师分工关注教学过程中关于研究主题的体现;6、上课教师围绕主题谈教学体会及反思,组内其他教师围绕主题谈课堂。7、 形成关于本主题的共识及非共识的意见(组长形成书面材料);8、教师将研究主题与自己日常教学结合,反思得失,以叙事的方式写出反思或随笔。9、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二)含有分主题的模式1、发现问题,确定主题2、将一个教研主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题以语文学科为例,假如设立的教研主题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效结合”,分解为以下几个分题:(1)在讲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借鉴能力的研究;(2)在课外阅读中增强学生提高作文能力意识的探索;(3)作文指导、讲评与阅读有机结合;(4)作文批改与阅读有机结合的途径探索;(5)在阅读中加强积累,改变学生作文词语贫乏现象;(6)“读文――写文――再读文――修文――创造”学习方式探索;(7)“读文――想象――联想――作文”学习方式探索。在这7个分题中,有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学习方法的探索,有成熟经验的移植,内容比较广泛;提出的这些分题,切合教学实际,又都是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每个分题虽然题目不同,但都围绕“读写结合”这个大主题;并且每个分题都有具体的切入点,教师容易进入课题的研究之中。3、明确任务,确定研究分题这个教研主题作为学校语文教研组教师共同研究的主题。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承担一个分题研究(也可以两个教师承担一项分题)。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共同探索这个问题。4、专题学习,提高认识5.课堂实践,印证预设6.主题研讨,反思教学7.及时总结,生成问题,继续研究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是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环。要有有书面总结,对前面的尝试进行剖析,总结成功的做法,也要总结失误之处。这样,既能使前面取得的经验在理论上升华,也为下一步尝试及时发现问题,预设解决措施。“预设――尝试――总结――再设想――再尝试――再总结”这个行为要体现在整个尝试过程中。五、主题教研的特点、优势校本主题教研是以教师感兴趣的,有研究探讨价值的实践性主题为主线,在专题理论的指导下,一组成员通过看书学习、观察讨论、模仿操作、实践反思、行为跟进等形式,带动更多的教师关注课堂,提升教学能力,它有以下突出的特点。1.以问题为驱动的教研方式是从现实问题出发,以解决教师教学行为中的困惑为目标,最终又回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上来。尤其是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中有很多现实的困惑需要得到解释,所以,教师们一定要重视现实经历与情感体验,在问题解决中获得能力,收获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智慧。因为这些问题具有共性,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现实问题自己身上多半也有,交流起来大家顾虑就少了,对话也变得畅所欲言,大家可以毫无保留地叙述着自己的喜悦与困惑,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每一种意见都有存在的价值,这种教研方式气氛是民主的,和谐的,它必将使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进一步深化。2.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方式新课程改革下的校本教研强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来促进教师的发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主题教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它的内容是真实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形式是开放的,通过主题研究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智慧。因为是自己看自己,自己反思自己,所以教师能深度参与,整个教研活动气氛热烈,教师们“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积极地亮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它强调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进行,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融为一体,达到了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把课堂作为问题研究的源头活水,使得校本教研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有着鲜明主题的教研方式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有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活动计划性、针对性差;(2)听课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3)理论学习离课堂实际太远;(4)以应付考试为中心;(5)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这显然偏离了教研活动的核心“教学研究”。主题教研活动避免了以上这些问题,突出了活动的目的性、真实性与针对性,大家围绕主题开展的讨论,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谈,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的深入思考,追求问题的本质,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大有帮助的。4.人人参与互动的教研方式因为亲自参与了、实践了,所以人人都有切身体会,人人都有发言权,这样的主题教研就不再是个别骨干教师或教研组长的“专利”,使得广大教师不再游离于校本教研之外,游离于具体教学实践之外,而是更容易形成群体性的合作研究的局面,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就能逐步形成。 总之,主题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们相互支持、交流分享,每个教师在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的同时,又有了新的收获,它的乐趣在于每个人都经历了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帮助的过程,获得共同提高。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们的关注点从形式走向本质,从课堂全面走向局部的细节,有可能实现“反思与实践之间的全面结合”,使现实的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6. 聚焦课堂美篇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公布首批“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名单,我市衢州二中等13所学校榜上有名。
衢州二中
衢州二中创办于1953年,是浙江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省一级重点中学、省首批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省首批现代化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全国荣誉。2018年、2020年,被市政府荣记集体三等功。
衢州二中以科技创新型学校为办学定位,以“面向未来的全国一流学校”为办学目标,努力建设成为最中国、本土化和具有古典魅力的现代化学校,着力培养“博雅二中人”。坚持特色化发展,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致力于打造儒学校园、推进国际理解教育、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三大特色校园文化,依托中国科学院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开发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儒学、国际、生态、创新和身心”五大类选修课程体系。坚持个性化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创新教育。成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科学院创新实践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选择需求,建立起一支覆盖自然科学、科技发明、体育艺术等领域的优秀教练团队,培养了大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特长生。坚持信息化发展,全力提升教育装备现代化。2017年以来,在教育现代化装备项目上的投入达千万以上,加盟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组织的“智慧教育实验学校”,建设了衢州市首个数字学习中心。
衢州中专
衢州中专是衢州市政府举办的综合性普通中专,创办于1987年,校园占地430亩,现有财经商贸、学前艺术、机电工程、信息康养4个学部15个专业。是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首批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首批浙江省中职名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
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从显性到隐性”过程,创新以“善用器、创造器、成大器”为核心内涵的“器质教育”理念,形成了浓郁的职教特色“器”文化;校企合作成效显著,入选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四个在一起”的产教融合案例入选浙江省改革典型;学校紧紧围绕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打造“走出校墙、拆除围墙、进入高墙”的三墙培训模式,获国家领导人的批示。
学校具有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党委全面领导引领学校正确发展,治理能力改革推动学校持续发展,开放互融办学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强化核心素养培育,规范教学标准建设,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健全内部质保体系,打造四有教师,落实四项制度,实施四个工程,构建学生发展体系。为衢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忠家爱国、勤劳精技、修身健体、向上向善”的红色蓝领,努力把学校办成“引领衢州、领先浙江、全国一流、世界水平”的中职美丽名校。
柯城区实验小学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实验小学创办于1997年。学校秉持“做真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秉承“求真、向善”的校训,以“健体、向善、笃学、灵动”为学生培养目标,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构建了以“求实、求真、求新、求美”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学校树立以足球为特色,以足球创品牌的思路,在衢州市率先开展足球教学,是教育部命名的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二十年来,在“普及与竞技齐飞,特长与特色共长”的校园足球发展理念引领下,形成了“以球健体,以球启智,以球润德”的足球育人体系。学校足球队先后四十余次在省市级赛事中摘金夺银,培养出一批国字号的卓越足球人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践行“善行”教育,构建了以“校园骄傲人物”“德育特色班”“善行章微心愿”等特色活动构成的立体德育体系。坚持活动育人,“校园主题月”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金苹果”系列活动、“有礼教育”系列活动以及学校设置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拓展性课程,为学生搭建了丰富的活动舞台,学生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现代化学校、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校等三十余个荣誉称号。
衢江区第四小学
衢江区第四小学创办于1952年,栉风沐雨近七十载,目前学校拥有24个班级,850名学生,专任教师58名。学校积极传承“最美教师”的大爱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清廉学校”建设活动,精心铸造“立德向美,一个也不能少”的党建品牌,努力培育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净学风的清廉校园文化,致力于把每一位教师打造成“最美教师”,每一位学子培育成“向美少年”,引领全体师生“做最美的自己”,向着美好的教育前行。
学校以“八礼四仪”作为德育养成教育的重要抓手,精细文明礼仪规范,通过“善德、博学、健体、雅行”四个方面实施“向美少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人人争做“向美少年”。学校课程“向美少年学礼仪”获评“衢州市中小学精品课程”。
学校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为核心,以教师信息化教育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打造“数字校园”平台,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工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校目前有2间互联网+教室,分别与宁波市鄞州区东南小学和衢江区黄坛口小学对接。学校现为衢州市中小学校校园大数据应用建设示范校。
浙江省衢州理工学校
浙江省衢州理工学校创办于1984年,是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省一级中职学校、省改革发展示范校、浙江省首批现代化学校。学校位于衢州智造新城芳桂北路1号,占地150亩,总投资4亿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2442人,教师162人。其中市名校长和市劳动模范1人,市、区名师各2人,技师65人,首席技师1人。共开设三大专业群9个专业,有国家级实训基地和省级实训基地各2个,省劳动实践基地1个,省高水平专业2个,省示范专业2个,省特色专业1个。实训设备价值5000余万元。
办学以来共培养出3万多名社会和经济建设者,牵头成立的职教集团荣获省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称号。近5年高考上线率99%以上,上本科线人数208人,被宁波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省内重点高校录取的近百人。学校年社会培训超3000人。
近5年,产教融合案例被评为世界职业技术大会优秀案例;承担全国规划课题1项,成果获一等奖;承担省课程标准制定1项,成果获省政府二等奖,获市教育创新奖2项,制定全国行业标准1项。学生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1项,团体三等奖2项;教师获全国赛课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生获省发明金奖1项、省发明一等奖2项;师生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9项。
学校11次获全国和省“文明风采”竞赛“卓越组织奖”和“优秀组织奖”。先后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三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
龙游县实验小学
龙游县实验小学始创于1905年,现有3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00余名,教职工110人,中高级教师占比70.9%。教学设施功能完善, 卓越的师资队伍,校园精致典雅。
百舸争流勇实验,学校聚焦现代化学校发展的时代性、示范性和教育改革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践行“博雅”育人体系,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统领引航学校发展,以文化理校丰盈“博雅”内涵,以深化课改落地校本核心素养,以智慧校园开启未来智慧教育。
博才雅致铸品牌,近年,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学校、校园足球、篮球特色学校;省现代化学校、省文明校园、省百强百年名校、省文明单位、省智安校园、省示范性小学、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体育特色学校、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集体;市名校、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等荣誉。连续四年荣获县发展性评价小学段第一名。教师36人次获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班主任、省教坛新秀、市名校长、市名师等荣誉称号。
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先后与台湾高雄前金小学、新疆乌什县第三小学、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等学校结对。目前,形成了“两校区一联盟”集团化办学格局,有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开创新时期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江山市城关幼儿园
江山市城关幼儿园创办于1951年,是江山市办园历史最悠久的一所省一级公办幼儿园。幼儿园共有13个班级,59名教职工,现有专任教师3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33人,研究生学历2人,北师大优秀毕业生暨在读研究生1人,衢州市、江山市名师、名班主任、师德楷模、学科带头人、先进工作者等骨干教师近30人。园内教学设施设备完善,所有专用教室及硬件设施均达到现代化学校标准。
城关幼儿园秉承“保身体之健旺,养天赋之美材,习善良之言行”的办园理念,在汲取城幼“朴•实”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以游戏为抓手的“红星(心)闪闪”党建特色课程,构建“健体、健行、健脑、健心”课程四健文化体系,通过一系列课程来着力培养“健康、快乐、灵动、纯美”的师幼群体,从而全面推动幼儿、教师和幼儿园三位一体和谐发展,努力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师幼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城关幼儿园先后荣获“全国幼儿体育实验园”“全国幼儿足球实验园”等70多项全国及省地市的综合荣誉,办学能力与办学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逐年增大,家长的满意度、社会的美誉度始终保持在高水平。
江山市石门小学
江山市石门小学毗邻世界自然遗产地——江郎山、毛氏祖居地——清漾,自然景观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2015年2月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学校占地面积362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382平方米,校园集中绿化面积10872平方米,运动场面积8824平方米,有250米的6道标准塑胶运动场,大型风雨操场等运动场地一应俱全,各专用教室齐全,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器材均按标准配备。学校现有33个班级,在校生近1300名,专任教师73人,其中获省优秀辅导员、衢州市学科带头人、江山市名师、百优班主任等市级荣誉近40人。
石门小学以“传承国学经典,培育现代公民”为办学理念,探索了一套以“童蒙养正 启智求真”为核心理念的国学课程体系,形成“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开展以诵读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儒雅少年,目前学校已形成“日日有诵读—周周有展示—期期有汇演—年年有成果”的常态活动模式。学校先后荣获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浙江省标准化学校、浙江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衢州市“一校一品”党建特色品牌学校等荣誉。
江山市城北小学
江山市城北小学创建于2016年,学校按浙江省Ⅰ类标准建设,办学设施完备,教育装备精良,师资力量雄厚,2019年通过浙江省现代化学校预评估。学校现有骨干教师40人,其中名师、学科带头人等21人,涵盖了80%以上的学科,达43.48%。校园环境富有内涵,围绕“向上向善”核心词“谋篇布局”,形成了“一个展示门厅、两大主题园子、三个活动区域、四大连廊墙体、五个特色区角、六条成长道路”的格局,校园的一草一木都体现“上善”的精神,一物一景都赋予“上善”的内涵。
学校在“做更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以“向上至方,向善至圆”为校训,努力打造积极向上、尚善求真的“成长乐园”,平等相处、尊重包容的“温暖家园”,环境文雅、品位高雅的“人文学园”,设施现代、注重创新的“科技校园”,着力培养“有教养、善学习、乐生活、能创新”的“凝秀少年”。办学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衢州市文明校园、江山市美丽校园、智慧校园示范校等。《中国教育报》《中国蓝浙江少儿新闻》等媒体先后对学校体育特色、艺术特色、读写教室等进行过专题报道。
浙江省锦绣江山外国语学校
浙江省锦绣江山外国语学校创办于2017年8月,是江山中学的附属学校,上海闵行外国语学校、杭州采实教育集团、英国辛沃学院等知名学校的友好合作学校。学校占地57000平方米,有普通教室64间,实验室、专用教室70多个,教学配套用房100多间,包括专业的音乐、器乐、钢琴、舞蹈、美术、书法、语音、计算机等学科教室,高标准的剧场、图书馆、篮球馆、游泳馆、射箭馆、足球场、篮球场等专用场馆,富有特色的中医、烹饪、烘焙、茶艺、3D打印等课程教室。 学校有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学业大数据分析、电子班牌、家校联系、校园消费、广播系统、电视台、校园安保等智慧校园系统10多个,实现了学习环境专业化、教学设施现代化、运营管理智慧化、校园生活精致化。
学校以“知行合一”为校训,秉承“为了学生的明天”的办学使命,践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育人理念,坚持“做摸得着的教学、做看得见的德育、做走得远的管理、做听得到的保障”的育人策略,形成了一套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导向的“6+1”教育理念体系。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优秀学校,S20中国基础教育课改前沿学校,中国教育微创新联盟校,浙江省标准化学校、全国篮球特色学校、智慧教育领航学校等荣誉。
常山县第一小学
常山县第一小学创建于2010年,坐落于常山县城西郊赵家坪,按照省I级标准化学校设计建造,现有34个教学班,1375名学生,90名教职工。
学校秉承“不求第一 但求唯一”的办学理念,布置“特色”育人环境。学校以“唯一文化”为主元素,完成了“四室三厅,两道两廊加一吧”文化建设工程;围绕“青春党建”品牌,以“红色广场、建长廊、启航之路”为区块,布置党建文化;立足综合实践,建设“生命、安全、科学”为主题的各种体验基地。
学校培养“德才兼备 教有专长”的师资队伍,提升“教育”绿色质量。学校打造“同德同心,将心比心,协力齐心”师德品牌,落实师德提升工程;通过“分享教学一得、细抓作业一环、录制精品一课、投寄论文一篇、高位平台一借”建设一支拥有现代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建设“激发潜能 个性成长”的多样课程,润泽“幸福”金色童年。学校从基础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大方面深化课程改革,从“唯一校币、电子美篇、综合素质”等方面创新学校评价机制,记录每一天,关注每一个。
学校挖掘“与时俱进 数智创新”的不竭动力,推进“跨越”优质发展。学校利用省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网络教研;以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微课为载体,推动学科整合;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城乡薄弱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借助钉钉平台,搭建0A办公系统,实现移动办公,提升管理效益。
开化县北门小学
开化县北门小学坐落在美丽的钟山之下,与青青翠竹相拥,是大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学校位于开化县芹阳办事处芹北路34号,占地面积4150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521平方米,总投资5685万元,是浙江省I级标准化学校。学校以“赏识教育”为办学思想,始终践行“求知 求真 求实 求是”的校训,秉持“做最好的自己,才能望见更美的世界”的办学理念,发扬拼搏、合作、奉献、创新的精神,优化管理模式,强化服务意识,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提升办学品味,丰富办学内涵,努力成为师生学习与生活的乐园,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优质小学。
近年来,学校坚持党建领航,深入开展“传承清廉书韵,做最好的自己”清廉教育品牌创建活动;坚持管理优化,通过校监会工作大力推进阳光办学;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坚持特色发展,通过开展“一块牌、一文化、一个球、一套操、一堂课、一课程、一赛事、一展示”活动,让校园足球成为一校一品的特色品牌,通过普特融合策略的探索,让特殊学生不再“特殊”。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先进少年军校、浙江省文明单位、省标准化学校、省绿色学校、省卫生先进单位、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省健康促进学校(金牌)、省巾帼文明岗、省少年阅读基地、省诗教先进单位、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实验基地、省示范学校食堂、市优秀清廉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开化社区学院金镇社区学校
古镇马金,坐落在浙皖赣三省边际的钱塘江源头。从唐代建镇,距今已近1200多年的历史。全镇面积183.3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1个社区,人口4.29万人。校园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0平方米,目前学校有多功能电化教室3个、教学专用电脑机房3个、电脑150台、图书储存3.1万册、电子书30000多册、专业技能实训室3个,能较好的满足学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需求。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符号与文化名片。马金镇塑造“豆腐文化”、高合村突出“敬老文化”、洪村村亮出“孝”文化、石柱村凸显“河灯文化”、杨和村做强“公社文化”、洪田村立足“土猪文化”等。要求每个村必须举办特色文化活动,文化活动的举办列入年度村干部考核。开化社区学院马金镇社区学校作为浙西乡村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的一个教育机构,坚持“提供学习机会,提升居民素质,倡导文明乡风,成就最美自己”的办学理念,不仅对乡村居民进行实用技能培训、法律法规宣传、管理策略引领、文艺素养提升,还整理发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传承民间艺术精髓,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为创建老百姓心中的精神家园蓄能,为浙西振兴乡村战略的有效实施起着极大推动作用。
浙江省现代化学校督导评估工作于2020年4月启动,包括学校自评、材料申报与专家评审、在线问卷调查、实地核查、省督导办评议、厅长办公会议终审等环节,要求细致全面,最终按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社区学校等6类学校作出评估结果。
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是基础。现代化学校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落脚点,是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和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教育“桥头堡”重要基础。
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创建是对一所学校最权威、最全面的省级综合考评,申报条件包含了规范办学、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技术装备四个大项, 17个小项。现代化学校在学校办学水平上提出了包括办学思想、育人模式、队伍建设、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五大一级指标,共计31条三级指标,对学校的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领着学校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下阶段,我市将加快推进现代化学校创建,坚持质量原则,聚焦学校发展的时代性、示范性,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推动学校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成才的摇篮、成就梦想的起航地,为每一位孩子的出彩人生奠基。
7. 聚焦课堂深度教学
从20xx年10月20日开始,我校全面进入“全面赛课”活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稳妥、求实、创新地开展赛课工作。我校全体教师努力用改革的思路克服工作中的困难,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回顾这项工作,赛课活动的开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教学中遇到的新任务、新矛盾。各教研组积极调整工作的思路,重新整合教育、教学的资源,明确赛课精神,以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以赛课活动为着力点,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赛课的主要渠道,也是赛课的主阵地。自新课改以来,从理想课程到文本课程再到实施课程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落差,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落实新课程理念、思想与要求,是减少理想课程、文本课程、实施课程之间落差的重要环节。因而,通过赛课活动聚焦课堂教学,诊治课堂教学的真问题,是我们赛课活动的重中之重。
在赛课活动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能重视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坚持启发式教学。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是一种精神,是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转变学习方式、丰富学习方式应该要把“形”与“神”统一起来,不仅“形似”,更要“神似”,努力做到“形神兼备”。为此,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上,我们注意从三个维度上对形成问题情境的“问题”进行引导和评价:一是问题有思考的价值,即学生觉得研究这个问题有用;二是问题有思考的必要,即学生觉得必须经过思考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三是问题有解决的可能,即学生觉得自己经过积极思考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努力推进教师队伍及教学机制的建设
强化学校发展的自主和有为学校的发展需要动力,动力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赛课活动是外在的动力,但我们以此为契机,化外在的动力为内在的动力。让教师在赛课活动的过程感受成长。
为了有效引导新课程的教学,通过说课,上课,评课等环节,让教师们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交流与沟通。并以这种竞赛的机制,为教师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更好地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认真反思,积极寻找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通过赛课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更多教师的“精彩”、更多的“特色”,赛课活动让我们充分理解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互助,以坦诚的态度去诉说、对话,以宽广的胸怀去倾听、接纳,挖掘和盘活校本资源,扬长补短,共同提高。
总之,在近一个月的赛课活动中,在围绕课堂教学环节中,我们既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喜悦,也有不断面对新问题的凝重,我们将继续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在实践中开拓创新,努力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素质,努力提升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努力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