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油画技法分析
中国没有传统油画,而油画技法是用排笔层层打色作画
2. 油画技法分析报告
一、油画技法——直接着色法;
直接着色法也称为不透明一次着色法;
在创作油画过程中,在画布上简单勾勒出所画事物的轮廓,凭借自己对事物色彩的感觉加以着色,
大体上要一次性画完,剩余需要修改的部分,可后期进行着色调整。
直接着色法中所用的色彩颜料比较浓厚、饱和度高,画面也比较清晰。
为使直接着色能够有好的色彩效果,着色时必须要均匀分布。
着色过程中,颜料的涂法有平涂、散涂及厚涂。
平涂就是单向用力,均匀涂满大部分的色彩,经常应用于比较平稳、固定的物体上。
散涂是根据所画事物的形态,灵活运用色彩进行着色。
厚涂是整体上或者部分厚涂颜料,形成一堆堆的色块或者色层。
二、油画技法——不透明着色法;
首先用单色画出事物大略,然后用颜色多方面地勾勒,或一层层厚涂、覆盖、保留,形成色块鲜明对比。
由于画中的色彩深浅、厚薄不一,使油画作品的色彩看起来更加丰富,更能将所画事物的色彩表现得细腻、生动。
三、油画技法——透明着色法;
透明着色法就是为使作品的底色隐约显现,使人有种若隐若现的感觉。
着色时将颜料稀释进行涂画,且要等每一层干透后再进行下一层着色。
由于每一层着色都比较稀薄,之前涂过的颜色就可隐约显现出来,层与层之间产生一种微妙的色彩变化,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四、油画技法——粗与细;
在油画多层次画面中,一般要让底层色彩颜料比上一层粗糙一点,只有底层颜料粗糙,才能让接下来的着色更好上色。
如果是表面过于光滑的画面,在着色的时,就会产生颜料翘裂脱落的后果。
五、油画技法——快与慢;
油画创作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多层次画法,进行多层次绘画时,底层的颜料需要选择干燥速度快的颜料,便于下一层色彩更好地上色。
油画创作技法的快与慢,不仅指的是层与层之间颜料的干燥时间快慢,还是油画绘制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时间快慢。
六、油画技法之厚与薄;
油画中的厚与薄指的是油画层次中,底层颜料要比上一层的颜料含干性成分少。
这是油画创作中必须要遵循的基本规律,只有这样,接下来的上色才能更好地渗入底层中,使得层与层之间的色彩衔接自然
3. 油画技法分析怎么写
油画画法步骤一般为先准备油画工具(画布、木板、颜料、专用笔、调色板、画框),然后选择描绘对象,接着勾勒草稿与素描稿(风景、静物、人),然后上色(透明薄涂画法、不透明厚涂画法、暗部透明薄涂但亮部不透明厚涂的折衷画法),最后修正与完善...
4. 《油画技法》
油画棒的基本技法油画棒的基本技法 点彩法:用油画棒的一端在纸上轻击以形成彩色圆点。
混色法:在一块上色区域的边上,再涂上另外一种颜色,然后用手指或纸头把颜色混在一起并涂平。
预混色法:画在纸上之前,可在调色板上混合颜料。
层涂法:上好底色,然后选择另外一种颜色,用油画棒的粗头把第二种颜色涂在底色上。
另外一种方法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用酒精溶解油画棒,然后用画笔把混合色刷在底色上,这种技法产生更透明的效果。
分层法:用油画棒上色后,用手指或面巾涂抹颜色。
酒精和松节油也可用于产生分层效果。
松节油的使用法:松节油和彩色油画棒混合使用可产生分层效果或使色彩更加透明。
松节油直接用在油画棒色上或用来为油画棒色打底。
5. 油画技法总结
主要分类
油画工具材料的限定导致油画绘制技法的复杂性。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家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油画技法,使油画材料发挥出充分的表现效果。油画主要技法有:
1、透明薄涂画法
透明画法是已知架上绘画最古老的绘画技法,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它是19世纪以前欧洲传统的绘画技法。透明画法主要是进行色彩罩染,使两种颜色通过视觉调和产生第三种颜色,它与物理调和派生的第三种颜色虽有相同的色相,但视觉效果不一样,前者更为深沉,具有珠宝般的光泽。
透明薄涂画法包括:
(1)透明色重显。 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下层的颜色能隐约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变化微妙的色调。例如在深红的色层上涂罩稳重的蓝色,就会产生蓝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丰富效果,这往往是调色板上无法调出的色调。这种画法适于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厚实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到肌肤表皮之下流动着血液。它的缺点是色域较窄,制作过程工细,完成作品的时间长,不易于表达画家即时的艺术创作情感。(在照片肖像制作时,儿童及女性的肖像绘制多采用此技法以表现晶莹透明的肌肤色调)
(2)薄底透明罩色。在中间调子的灰棕色底上用深棕色或银灰色画出较严格的素色油画,待干后罩上透明色,透明色避免过多调入白色,以免影响透明度。为此,底画的素色油画需要预先提高明度,为多层罩色留下余地。
(3)厚底透明罩色。指在底画厚涂平滑的表面及底画厚涂凹凸的表面上罩透明色。厚涂平滑的表面指先用厚色待未干时扫平,干后罩透明色。此法多用于古典风油画。例如肌肤受光部分多用厚涂颜料,使其与背景等暗色部分的厚薄拉开距离。厚涂颜料未干时用毛笔轻轻扫匀笔触进行平滑处理,干透后再罩透明色,能达到既厚实又透明晶莹的效果。 “光学灰”是透明画法表现出来的一种视觉效果。古代艺术家在坦培拉或油性色底上用树脂光油进行釉染后,涂以透明或半透明覆盖层,使各色层通过重叠显露出来,即产生色彩奇异的透明灰色——“光学灰”。这种透明灰色和调配出来的灰色相比,视觉效果不大相同。它是直接画法无法达到的。鲁本斯当时就以创造光学灰着称,他曾对他的学生说:“至少暗部最后一层色应是透明的。”
2、不透明覆色法
也称多层次着色法。作画时先用单色画出形体大貌,然后用颜色多层次塑造,暗部往往画得较薄,中间调子和亮部则层层厚涂,或盖或留,形成色块对比。由于厚薄不一,显出色彩的丰富韵意与肌理。 透明与不透明两种画法没有严格的区别,画家经常在一幅画作中综合运用。表现处在暗部或阴影中的物象时,用透明覆色法可以产生稳定、深邃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不透明覆色法则易于塑造处在暗部以外的形体,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19世纪以前的画家大都采用这两种画法,制作作品的时间一般较长,有的画完一层后经长期放置,待色层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描绘。
3、不透明一次着色法
也称为直接着色法。即在画布上作出物象形体轮廓后,凭借对物象的色彩感觉或对画面色彩的构思铺设颜色,基本上一次画完,不正确的部位用画刀刮去后继续上色调整。这种画法中每笔所蘸的颜料比较浓厚,色彩饱和度高,笔触也较清晰,易于表达作画时的生动感受。19世纪中叶后的许多画家较多采用这种画法。为使一次着色后达到色层饱满的效果,必须讲究笔势的运用即涂法,常用的涂法分为平涂、散涂和厚涂。平涂就是用单向的力度、均匀的笔势涂绘成大面积色彩,适于在平稳、安定的构图中塑造静态的形体;散涂指的是依据所画形体的自然转折趋势运笔,笔触比较松散、灵活;厚涂则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颜料,有的形成高达数毫米的色层或色块,使颜料表现出质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强化。
4。近代画法
19世纪以前的画家大都采用这两种画法。制作作品的时间一般较长,有的画完一层后经长期放置,待色层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描绘。 这个时期的油画其技法与今天我们所习惯运用的“直接画法”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种以坦培拉或其他颜料完成对象的单色塑造之后再以油性颜料进行多层透明罩染的混合技巧,也称作油画的“间接画法”。此后欧洲油画三百年间的发展,经历百家,画派林立,如意大利的卡拉瓦乔(1573-1610)、荷兰的伦勃朗(1607-1669)和维米尔(1632-1675)、弗兰德斯的鲁本斯(1577-1640)和凡,代克(1599-1641)、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1599-1660)、法国的德拉克洛瓦(1798-1863)等古典绘画大师,都属于这一技法范畴。
6. 油画技法分类
油画笔法有:平涂技法即隐藏笔迹,散涂技法即显露笔迹,厚涂技法即使用厚的颜色涂摆笔触
静物画步骤:1摆静物 2画静物(1打轮廓 2上大体色 3深入塑造 4整体收拾)
古今中外,油画最基本的技法有三:
一是北欧尼德兰画派,以扬?凡?爱克为代表的透明薄涂画法;
二是南欧意大利画派以威尼斯提香为代表的不透明厚涂画法;
三是以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为代表的融合南北技法暗部透明薄涂、亮部不透明厚涂的折衷画法。17世纪以后的画家,虽具有各自风格和独特技法,但都没有脱离开这三种基本的传统油画技法。
1、透明薄涂画法
透明画法是已知架上绘画最古老的绘画技法,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它是19世纪以前欧洲传统的绘画技法。透明画法主要是进行色彩罩染,使两种颜色通过视觉调和产生第三种颜色,它与物理调和派生的第三种颜色虽有相同的色相,但视觉效果不一样,前者更为深沉,具有珠宝般的光
(1)透明色重显。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下层的颜色能隐约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变化微妙的色调。例如在深红的色层上涂罩稳重的蓝色,就会产生蓝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丰富效果,这往往是调色板上无法调出的色调。这种画法适于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厚实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到肌肤表皮之下流动着血液。它的缺点是色域较窄,制作过程工细,完成作品的时间长,不易于表达画家即时的艺术创作情感。(在照片肖像制作时,儿童及女性的肖像绘制多采用此技法以表现晶莹透明的肌肤色调)
(2)薄底透明罩色。在中间调子的灰棕色底上用深棕色或银灰色画出较严格的素色油画,待干后罩上透明色,透明色避免过多调入白色,以免影响透明度。为此,底画的素色油画需要预先提高明度,为多层罩色留下余地。
(3)厚底透明罩色。指在底画厚涂平滑的表面及底画厚涂凹凸的表面上罩透明色。厚涂平滑的表面指先用厚色待未干时扫平,干后罩透明色。此法多用于古典风油画。例如肌肤受光部分多用厚涂颜料,使其与背景等暗色部分的厚薄拉开距离。厚涂颜料未干时用毛笔轻轻扫匀笔触进行平滑处理,干透后再罩透明色,能达到既厚实又透明晶莹的效果。
“光学灰”是透明画法表现出来的一种视觉效果。古代艺术家在坦培拉或油性色底上用树脂光油进行釉染后,涂以透明或半透明覆盖层,使各色层通过重叠显露出来,即产生色彩奇异的透明灰色——“光学灰”。这种透明灰色和调配出来的灰色相比,视觉效果不大相同。它是直接画法无法达到的。鲁本斯当时就以创造光学灰着称,他曾对他的学生说:“至少暗部最后一层色应是透明的。”
透明覆色法,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下层的颜色能隐约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变化微妙的色调。例如在深红的色层上涂罩稳重的蓝色,就会产生蓝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丰富效果,这往往是调色板上无法调出的色调。这种画法适于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厚实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到肌肤表皮之下流动着血液。它的缺点是色域较窄,制作过程工细,完成作品的时间长,不易于表达画家即时的艺术创作情感.
2、不透明覆色法也称多层次着色法。
作画时先用单色画出形体大貌,然后用颜色多层次塑造,暗部往往画得较薄,中间调子和亮部则层层厚涂,或盖或留,形成色块对比。由于厚薄不一,显出色彩的丰富韵意与肌理。
透明与不透明两种画法没有严格的区别,画家经常在一幅画作中综合运用。表现处在暗部或阴影中的物象时,用透明覆色法可以产生稳定、深邃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不透明覆色法则易于塑造处在暗部以外的形体,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19世纪以前的画家大都采用这两种画法,制作作品的时间一般较长,有的画完一层后经长期放置,待色层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描绘。
3、不透明一次着色法
也称为直接着色法。即在画布上作出物象形体轮廓后,凭借对物象的色彩感觉或对画面色彩的构思铺设颜色,基本上一次画完,不正确的部位用画刀刮去后继续上色调整。这种画法中每笔所蘸的颜料比较浓厚,色彩饱和度高,笔触也较清晰,易于表达作画时的生动感受。19世纪中叶后的许多画家较多采用这种画法。为使一次着色后达到色层饱满的效果,必须讲究笔势的运用即涂法,常用的涂法分为平涂、散涂和厚涂。平涂就是用单向的力度、均匀的笔势涂绘成大面积色彩,适于在平稳、安定的构图中塑造静态的形体;散涂指的是依据所画形体的自然转折趋势运笔,笔触比较松散、灵活;厚涂则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颜料,有的形成高达数毫米的色层或色块,使颜料表现出质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强化。
19世纪以前的画家大都采用这两种画法。制作作品的时间一般较长,有的画完一层后经长期放置,待色层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描绘。这个时期的油画其技法与今天我们所习惯运用的“直接画法”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种以坦培拉或其他颜料完成对象的单色塑造之后再以油性颜料进行多层透明罩染的混合技巧,也称作油画的“间接画法”。此后欧洲油画三百年间的发展,经历百家,画派林立,如意大利的卡拉瓦乔(1573-1610)、荷兰的伦勃朗(1607-1669)和维米尔(1632-1675)、弗兰德斯的鲁本斯(1577-1640)和凡?代克(1599-1641)、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1599-1660)、法国的德拉克洛瓦(1798-1863)等古典绘画大师,都属于这一技法范畴。
真正的艺术是无价的。
7. 油画的手法
绘画基本类型:油画 版画 国画 漫画 工艺画 等等
基本种类:素描 速写 水粉 水彩 油画 (壁画 菜画) 版画 ( 插画 雕刻画) 国画 :(工笔画 写意画 )
漫画 工艺画(布贴等等)炳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