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要聚焦在风险
一、充分发挥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领导作用。做好全面风险管理职责认领,抓细压实不同层级人员责任,积极按照“看得清、摸得透,管得住、不遗漏”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对金融风险的敏感性、前瞻性和洞察力,主动揭示案件及风险隐患,前瞻性地排雷除险。对标监管政策,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做好制度制定与管理细化工作,通过坚持问题导向与风险导向,进一步梳理制度边界和职责边界。对于一项制度涉及多个部门管理职责的,明确工作管理职责、清晰业务流程、严密操作规程,实现制度执行的硬约束刚性控制。
二、充分发挥全面风险管理“二道防线”效能作用。通过强化风险管理职能与能力,主动加固系统硬控、系统联控、信息交叉验证,将实质风险控于萌芽,坚决守住风险第一道关;通过再监督、协同控险和追究违规失职,以及对行业风险进行预判,将实质风险拒之门外,压实内控合规管理第二道防线关;各条防线各司其职,同向发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充分运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聚焦实际问题,盯紧关键风险点和薄弱环节。以专业风险管理为重点,强化信用风险管控,认真贯彻落实“三道口、七彩池”新时期智能信用风险管控新思路和新举措,抓好信贷基础管理;充分利用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自我评估、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监督检查、风险核查等工具有效识别关键风险点和控制环节,管控好操作风险;规范业务流程和营销行为,主动做好客户服务,从源头上防范声誉风险;保持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和稳定化,提高信息安全防护的水平。
四、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通过典型案例的复盘和警示,发现问题根源,避免再次犯错,减少新犯错误。倡导良好的合规文化,将合规文化建设进一步融入经营管理全过程,覆盖经营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的每一个环节。培养自觉主动的风险意识,强调每个机构与岗位都有风险管理的责任,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担责,鼓励发现和指出问题,引导员工识别、远离和抵制违规行为。
2. 聚焦重点风险
优点 集中性营销策略追求的目标不是在较大的市场上占有较小的市场份额,而是在一个或几个市场上有较大的甚至是领先的市场份额。
其优点是适应了本企业资源有限这一特点,可以集中力量向某一特定子市场提供最好的服务,而且经营目标集中,管理简单方便。使企业经营成本得以降低,有利于集中使用企业资源,实现生产的专业化,实现规模经济的效益。缺点 集中性营销对环境的的适应能力较差,有较大风险,放弃了其他市场机会。如果目标市场突然变化,如价格猛跌,购买者兴趣转移等,企业就有可能陷入困境。集中单一产品或服务的增长战略风险较大,因为一旦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萎缩,企业就会面临困境。因此,企业在使用单一产品或服务的集中增长战略是要谨慎。
3. 主要聚焦在风险高隐患多事故
所谓“财务风险意识不强”主要指资金管理、存货管理的风险意识不强,这是财务工作最大的安全风险隐患,如有发现必须及时整改。具体措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杜绝安全风险漏洞;
二、明确部门和岗位人员职责,制定行之有效的奖罚措施;
三、落实定期检查考核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具体包括资金安全管理考核、债务资金清收、存货盘存查验等。
4. 主要聚焦在风险多
从总体上讲,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效果验证与更新,这四个阶段缺一不可,都是风险分级管控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阶段循序渐进,为公司的发展强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其中,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就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规定。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是为了系统的对生产活动范围内的危害因素及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分级和管控,并提出合理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而制定的一套程序,该程序适用于公司危害因素及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
5. 主要聚焦在风险高
《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是国务院安委会印发的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计划,主要聚焦在风险高隐患多、事故易发多发的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运输、民航铁路等交通运输、工业园区、城市建设、危险废物等9个行业领域,组织开展安全整治。
6. 主要聚焦在风险高隐患多事故易发多发的道路运输
一、 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通常包括如下内容:
(1)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
(2)对与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他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
(3)对于能够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因素的措施进行分析。
(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好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5)对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调查和分析。
(6)对失去控制的危险因素将产生的伤害和损害所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调查和分析。
目前,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方法有许多种,可适用于不同系统的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过程。这些方法可以核实行分析过程的相对时间进行分类,也可按分析的对象、内容进行分类。按逻辑方法,可分为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按数理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简单地讲,归纳分析是从原因推论结果的方法,演绎分析是从结果推论原因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中都有应用。从危险源辨识的角度,演绎分析是从事故或系统故障出发查找与该事故或系统故障有关的危险因素,与归纳分析相比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有限的范围内,提高工作效率;归纳分析是从故障或失误出发探讨可能导致的事故或系统故障,再来确定危险源,与演绎方法相比较.可以无遗漏地考察、辨识系统中的所有危险源。实际工作中可以把两类方法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
在危险因素辨识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事故隐患和危险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安全检查表法(Safety Checklist)。
(2)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PHA)。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l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4)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 HAZOP)
(5)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ETA)。
(6)事故树分析(Failure Tree Analysis, FRA)。
(7)因果分析(Cause-Consequence Analysis,CCA)。
此
7. 主要聚焦在风险高隐患多事故易发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 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
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