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整体教学模式
汉语拼音的y有三种用法
①i做韵头的零声母音节,i改写成y,如ya yan yang yao ye you yong 在小学教学里,这类不视为整体认读,因为这里的y是发音的,处理的方式是把y看作声母,“一阿鸭、一安烟”这样拼读。(ye除外,也当作整体认读音节,因为它是i+ê而不是i+e)
②i做韵腹的零声母音节,i前添加y,如yi yin ying 这类视为整体认读,是因为y不发音,相当于隔音符号,没法拼读。
③ü无论做韵头还是韵腹,零声母时一律把ü改写为yu,如 yu yue yun yuan 这个处理是同时考虑到减少ü字母的出现和隔音的需要,可以看作“隔音符号y”和“ü省两点”两条正字法规则的结合,同样因为隔音符号y可能对小学生难以理解,就处理成整体认读。
2. 教学的模式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3. 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新课程以来,我们所使用的英语教材都是根据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上遵循了“功能──结构──话题──任务”相结合的编写思路。新教材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英语课本教材编排的结构。因此,随之而来的关于新教材教学方法的探讨也成了英语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遇到了三个主要的问题:一是大容量的新教材与教学课时不足的矛盾;二是教材新要求与教师的教学水平之间的矛盾;三是教师备课任务繁重与教研空间有限的矛盾。由于英语课时和师资数量不足的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落实,我们对以上问题的解决还只能从“优化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等方面来进行探索。在众多的教学方法当中,我认为“单元整体教学”在优化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方面有着很突出的优势,同时“单元整体教学”也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
“单元整体教学”是建立在“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上的,它的心理学基础是1912年始创于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主义”。格式塔心理学者认为: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立场出发,不仅学生应将学习情境视为一个整体来感知,教师更应努力把学习情境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学生。因为学生对语言刺激应是综合的,而非单纯借助语句分析等特殊刺激就可以达到预期目的的。
现代语言学的创始者,结构主义的奠基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也认为:语言学不应把语言分解为一个个元素如语言、词汇、语法等等,孤立地对其进行研究。他认为各元素的意义只能由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一个元素只有在与别的元素以及整个体系发生联系时才有意义。
关于这个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程晓堂教授也曾指出:应该把语言作为整体来学习。因为意义和语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而被分割为碎片且离开语境的字母、音标、单词甚至句子都不利于学习,尤其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可以通过较强的记忆和模仿能力掌握字母、音标、单词等,但研究表明这种学习结果没有长久效应,也不利于培养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4. 完整的教学模式
我认为,新教师提高教学有五个技巧:
首先说学生管理问题。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很多,转化学困生主要靠老师。教育问题说到底就是老师问题,一个好老师,好在什么地方?不仅仅看你教出多少人才,更要看你转化了多少学困生。年轻老师由于缺乏经验,备课时只备教材教法不备学生,所以设计的问题不接地气,布置的作业不适合学生学情,就连课堂纪律也不好维持。这时候学生管理就出现了问题:良药苦口无人买账,强制管理限于顶撞,真是软不得硬不得,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二,教材的解读和处理上。新老师的知识是碎片性的,没有形成知识体系,没有实用价值。这个时候,如果再一味地照抄照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或者网络上的东西,整堂课下来就会定理公式书面语满天飞,尽管涉及到的知识点不少,但不到半节课就讲完了。
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由于只备教材不备学生,教材解读和处理不到位,再加上教法不当,没有很好地尝试分组教学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改革,没有使用赏识教学、快乐教学,没有尊重差异等具体原因,造成了课堂上要么乱哄哄,要么死水一潭,教学效果自然不可恭维。
三、路在何方?
如何改掉上述弊端,实现个人快速成长,早日变成一名合格教师呢?结合上述问题及成因,对症下药,笔者认为应该进行下述努力。
(一)备学生,连接地气培养自信人脉
新教师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同时,更要花大气力备学生。新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认清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班主任和语数外教师还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甚至家庭情况。这样教师就可以连接地气,因材施教,师生相融,引发共鸣,真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学生管理问题也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二)激兴趣,赏识教学扬起自信风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每节课都尽可能地挖掘课堂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同时本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任课教师不折不扣地实施赏识教学,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此,日积月累,形成情趣的良性循环,课堂纪律自然会达到活而不乱静而不死的境界。
(三)岗位练兵,促进自我快速成长
新教师的进步除了指导教师的谆谆教导外,更需要自己勤修内功,促进自我成长。新老师可按如下方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上课前首先查找资料制作课件、编写教学设计,并且第一时间与带教老师沟通,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加以改进。其次,找个僻静地方试讲,而且不是一遍完事,而是要进行三、四次之多。每一次也不是只讲一遍,而是每人讲个两、三遍,这样正式上课前已经试讲了五、六遍,甚至七、八遍,所讲内容基本上都记在脑子里了,教材内容不说烂熟于心,也是已经非常熟悉了。其三,在校内外听取名师讲课,及时交流加以借鉴,不断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课件,力求尽善尽美。其四,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把自己想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写到纸上,落到实处,去掉废话、不准确的话。其五,在讲课后及时互评并邀请指导教师点评交流,所有青年教师全部参加,尚未讲课的青年教师细心领会,扬长避短,不断改进。区区一节课,多“折腾”几遍,在这样状态下才能长足进步,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四)瞄准三点,结合学情,予以开拓
新老师上课前,一定要反复研读教材、教学参考书,虚心请教老教师,结合学情必须瞄准三点:即知识点、重点、难点。知识点,是培养能力的最基本要素,只有对所学教材的知识点准确地理解、巩固、熟练地掌握,才能谈得上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所谓重点是指在课文中起关键作用、主要作用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内容或问题。难点是指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或者不易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面广而深,有的内容相近容易引起混淆,还有的是平时接触少,生疏抽象等。在教学中只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最终目的。
(五)成绩要上去,教师要下来
走下讲台,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情,特别是发现他们的疑点难点,为讲课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重新处理教材提供了依据。这样,讲课教师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讲课时走下讲台,通过不断地巡回在学生中,参与到学生活动中,能够及时针对学生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做出精彩点拨,对个别学生的问题也能够及时解答。既能照顾全体,又能帮助学困生,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佳,学生收益最大化。
总之,新老师要学习大禹治水,因势利导,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征服学生,以博大的爱心感化学生,以严明的纪律约束学生,实现师生合作双赢,实现由学生转变为老师的质的飞跃
5. 整体教学模式有哪几种
A版是传统的运用公理定理做辅助线等几何方式来解立体几何题的。而B版属于新设内容,也就是沿袭高一下册平面向量部分的知识,用空间向量的方法和概念来解立体几何题,将几何问题代数化计算求解。
在高考中,立体几何大题的标准答案里会包括这两种方法的解法。B版主要是在一些大城市或课改区使用,
高中人教版数学A版、B版的区别:
1、A版B版是分“地区”进行区分的,也就是地区相同一般都是用一个版的教材。
2、B版难度整体高于A版,更加适合理科生使用。
3、A版B版主编不同,从而导致部分内容不同。
对两版教材统计内容比较分析的总结:
1、两版教材在编写上侧重不同的角度:
A版教材倡导 “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学习、去发现知识,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教材的编写上更多地考虑到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注重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和亲和力。
2、统计内容结构设置上的不同
总的来说,A版教材在内容形式上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在每一节课的设置上都是通过“探究”中设置的问题情境来引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A版教材统计内容的设计更多地考虑了高中生的认知特点。
另一方面,B版教材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又一体现。在统计这一部分内容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尤其明显。利用计算机来收集分析数据,利用函数型计算器来求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回归直线的方程等。
3、统计内容呈现上的不同
A版教材更注重内容之间的连贯性,内容的呈现上更有条理、更清晰。在问题情境——“探究”中引入课题,更多地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阐释统计方法和统计思想。
B版教材则更加注重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例如算法,这是新课程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的理念的体现。
高中数学数学课程增加算法的内容、把基本的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都是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算法的教学,这也是B版教材的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