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据挖掘算法分析
我做数据挖掘相关的工作很多了。简单来谈一下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数据挖掘大概可以分成四类问题,问题不一样,对应的处理方法也不同
1.预测问题:建模数据集合中有X和Y,Y是连续变量。通常用线性模型、随机森林、xgboost算法来解决。评估主要基于测试集上的均方误差或者相对误差。或者计算cross-validation的平均均方误差或者相对误差
2.分类为题:建模数据集合中有X和Y,Y是类别变量。通常用logistic回归、cart、随机森林、xgboost来解决。评估主要基于测试集合上的准确率和召回率或者计算cross-validation的平均准确率或召回率
3.聚类问题:建模数据集合只有X,没有Y。需要把X里面的样本分成多个群组。一般采用K-MEANS算法。不过业界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
4.异常检测问题:建模数据集合只有X,没有Y。需要把X数据里面的异常点找出来。这个相对而言比较麻烦。一般用Isolation Forest。业界似乎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注。
2. 数据挖掘算法汇总
可以使用UCI上的标准数据集 http://archive.ics.uci.edu/ml/ ,kdd上的也行 其次是你看文显时文中提到的可以获得的数据及集
3. 数据挖掘算法分析题
一般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通过算法搜索隐藏于其中信息的过程。
数据挖掘通常与计算机科学有关,并通过统计、在线分析处理、情报检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和模式识别等诸多方法来实现上述目标。
数据挖掘的对象可以是任何类型,可以是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数据源可以是关系数据库,也可以是数据仓库、文本、多媒体数据、空间数据、时序数据、Web数据等。
4. 数据挖掘与分析方法
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有几个步骤
1.
大数据处理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数据抽取与集成。 这是因为大数据处理的数据来源类型丰富,大数据处理的第一步是对数据进行抽取和集成,从中提取出关系和实体,经过关联和聚合等操作,按照统一定义的格式对数据进行存储。现有的数据抽取和集成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基于物化或ETL方法的引擎、基于联邦数据库或中间件方法的引擎、基于数据流方法的引擎。这些引擎都是很重要的。
2.
大数据处理的第二个步骤就是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师大数据处理流程的核心步骤,通过数据抽取和集成环节,我们已经从异构的数据源中获得了用于大数据处理的原始数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比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数据统计等,数据分析可以用于决策支持、商业智能、推荐系统、预测系统等。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能够掌握数据中的信息。
3.
大数据处理的第三个步骤就是数据解释。
5. 数据挖掘与分析 概念与算法
数据挖掘的基本步骤是:1、定义问题;2、建立数据挖掘库;3、分析数据;4、准备数据;5、建立模型;6、评价模型;7、实施。
具体步骤如下:
1、定义问题
在开始知识发现之前最先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了解数据和业务问题。必须要对目标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义,即决定到底想干什么。比如,想提高电子信箱的利用率时,想做的可能是“提高用户使用率”,也可能是“提高一次用户使用的价值”,要解决这两个问题而建立的模型几乎是完全不同的,必须做出决定。
2、建立数据挖掘库
建立数据挖掘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数据收集,数据描述,选择,数据质量评估和数据清理,合并与整合,构建元数据,加载数据挖掘库,维护数据挖掘库。
3、分析数据
分析的目的是找到对预测输出影响最大的数据字段,和决定是否需要定义导出字段。如果数据集包含成百上千的字段,那么浏览分析这些数据将是一件非常耗时和累人的事情,这时需要选择一个具有好的界面和功能强大的工具软件来协助你完成这些事情。
4、准备数据
这是建立模型之前的最后一步数据准备工作。可以把此步骤分为四个部分:选择变量,选择记录,创建新变量,转换变量。
5、建立模型
建立模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需要仔细考察不同的模型以判断哪个模型对面对的商业问题最有用。先用一部分数据建立模型,然后再用剩下的数据来测试和验证这个得到的模型。有时还有第三个数据集,称为验证集,因为测试集可能受模型的特性的影响,这时需要一个独立的数据集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训练和测试数据挖掘模型需要把数据至少分成两个部分,一个用于模型训练,另一个用于模型测试。
6、评价模型
模型建立好之后,必须评价得到的结果、解释模型的价值。从测试集中得到的准确率只对用于建立模型的数据有意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一步了解错误的类型和由此带来的相关费用的多少。经验证明,有效的模型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模型。造成这一点的直接原因就是模型建立中隐含的各种假定,因此,直接在现实世界中测试模型很重要。先在小范围内应用,取得测试数据,觉得满意之后再向大范围推广。
7、实施
模型建立并经验证之后,可以有两种主要的使用方法。第一种是提供给分析人员做参考;另一种是把此模型应用到不同的数据集上。
6. 数据挖掘算法分析论文
这个题目的确是有点超出本科生能力,因为数据聚类算法很多,都不是很容易实现,更不用说在效果,效率上的分析,而且绝大多数算法的优缺点早就总结过了,也很难创新,我专业是数据挖掘,我在研究生期间都不做这样的论文
7. 数据挖掘算法分析方法
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的任务是从数据集中发现模式,可以发现的模式有很多种,按功能可以分为两大类:预测性(Predictive)模式和描述性(Descriptive)模式。在应用中往往根据模式的实际作用细分为以下几种:分类,估值,预测,相关性分析,序列,时间序列,描述和可视化等。
数据挖掘涉及的学科领域和技术很多,有多种分类法。
(1)根据挖掘任务分,可分为分类或预测模型发现、数据总结、聚类、关联规则发现、序列模式发现、依赖关系或依赖模型发现、异常和趋势发现等等;根据挖掘对象分,有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时态数据库、文本数据源、多媒体数据库、异质数据库、遗产数据库以及环球网Web。
(2)根据挖掘方法分,可粗分为:机器学习方法、统计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和数据库方法。机器学习中,可细分为:归纳学习方法(决策树、规则归纳等)、基于范例学习、遗传算法等。统计方法中,可细分为:回归分析(多元回归、自回归等)、判别分析(贝叶斯判别、费歇尔判别、非参数判别等)、聚类分析(系统聚类、动态聚类等)、探索性分析(主元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等。神经网络方法中,可细分为:前向神经网络(BP算法等)、自组织神经网络(自组织特征映射、竞争学习等)等。数据库方法主要是多维数据分析或OLAP方法,另外还有面向属性的归纳方法等等。
8. 数据挖掘算法总结
K均值聚类:最适合处理大数据,适用于大样本的个案聚类,分类数明确,适用于连续性变量; 系统聚类:适用于个案或变量聚类,对分类数没有要求,连续性和分类型变量均适用; 两步聚类:
1)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均可参与二阶聚类;
2)可自动确定分类数;
3)适用于大数据集;
4)用户可自己定制用于运算的内存容量